汉人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更加文雅一些。
比方说南朝宋南阳郡公鲁宗之的儿子乳名叫“象齿”;晋黄门郎王彭之乳名“虎豚”;晋朝建威将军桓嗣乳名“豹奴”;王安石乳名“獾郎”。写到这,再补充几个“我不是人”系名单:司马相如乳名“犬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乳名“佛狸”;北魏武都王文弘乳名“鼠”。
当然也有比较搞笑的,比方说唐高宗李治的乳名是稚奴,也就是小野鸡的意思
奴是一种爱称。
张飞给刘珏取名叫豹奴,显然是希望刘珏能够像小豹子一样强壮。
入冬了,刘平敦促着给西域的刘备军送冬衣。当然了,这个天气刘备肯定也不会再继续动兵,而是在疏勒安稳了下来。
疏勒跟于阗不一样。
于阗在尉迟大仁的带领下,投降的很是彻底,所以刘备军很快就接手了于阗国,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的于阗国。
刘备也不是什么刻薄寡恩之人,于阗国撤销了国名,改成了于阗郡,第一任郡守就是尉迟大仁。并且刘备还许诺,只要尉迟大仁永远忠于汉室,那么他这辈子都能做于阗郡郡守。
但是,尉迟大仁这个人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死活不愿意当什么于阗郡郡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要求加入刘备军中,跟随刘备征讨西域。
刘备见他言辞恳切,便答应了下来,让他带着两千多于阗兵并入了征讨军中。
至于于阗郡郡守,在贾诩的建议下,刘备把李相如给喊了过来。
李参这个人的智谋手段也就稍弱于贾诩而已,有他坐镇于阗郡,那不管是刘备还是远在长安的刘平都很是放心。
而为了补偿李参,刘备又给李参请了一个关内侯。
如今的洛阳小朝廷就跟刘备的后花园一样,一个关内侯很轻易就能求到。
“今年的冬衣量很足,全军都能换装。”荀悦翻看着库房记录笑着说道:“恐怕全天下也就咱们如此富庶了。”
刘平笑了笑道:“等西域打下来,冬衣会更足的。”
“哦?西域虽然还算富庶,但终归比不得我大汉物产富饶,明公为何如此说呢?”荀悦有些好奇了。
刘平没有说话,这事儿他不打算告诉荀悦。
刘平让刘备打西域为了什么呢?就为了打通前往欧罗巴的通道和西域这一块飞地吗?并非如此。
刘平要的是西域的香料和棉花!
后者更为重要。
按照历史轨迹,棉花要一直到唐朝才会从中亚传入中国。而且因为棉花的生长特性,导致一直没办法普及开来。某种意义上来说,棉花在一开始算是一种珍贵的农作物。
甚至有一段时间棉花被当做一种观赏植物在种植。
刘平来自历史下游,也不想去纠结自己所在的这世界是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但是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棉花很重要!
而且作为一个现代人,刘平对战争的理解更加的功利主义。
打仗只是手段,目的永远是为了掠夺利益。
不管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
荀悦见刘平不说,心里虽然好奇但也没有追问,他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人,知道什么事情是他该过问的,什么事情是他不该过问的。
而且荀悦现在的心态也有些改变了。
一开始她来的时候,倒是没想太多。荀家总是要四处下注的,他来刘备这里倒也没什么,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尤其是对刘备势力的实力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他已经明白了,这个天下最终还是要姓刘的。
无他,刘备军太富有了!
这些年刘备军借着糜家的力,还有货栈的影响力,以及科学司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成为了整个天下最为赚钱的势力。
套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刘备势力对其他所有势力,都是贸易顺差。
赚来的钱,都被刘平买了各种战备物资,从粮食纺织到马匹矿产,只要能买到的,刘平都给买了。
按照荀悦的计算,刘备军如今储备的军粮,足够十几万大军吃十年的
这还只是军粮,如果算上平粮仓内的粮食。哪怕是大汉绝收,刘备军势力范围也能保证所有人两年的口粮。
几乎可以这么说,这么些年整个大汉所有市面上的粮食,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入到了刘备军这里。
也正因此,刘平虽然一直“抢劫式”的挣钱,但是每年的财政仍旧是略微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