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山一边挥舞着铁镐,一边抱怨了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目前是60年代,哪有那么多便利的工具可用。
东北人立足在这一片深山老林之中,大部分靠的都是一膀子力气……
“噗通!”
冰窟窿挖好之后,陈大山再一次扯着鱼网上的绳子跳了进去,
其实,正经的渔民,绝对不会采用陈大山这种捕鱼的方式。
这实在是太过危险了,弄不好就会出人命。
他们通常都会在大河上面打出两排小孔,然后把大网顺下去,逐次逐次地扯动,最后再从一个大冰窟窿里面收网。
不过,陈大山艺高人胆大,能跳到冰窟窿里面布网,而且他还觉得那种传统方法效率不高,还要费劲打那么多小孔……
也就是说,陈大山这种病下打鱼方式,就是一种独家技术,别人连模仿都不敢模仿……
哗啦!
一网上来,又是四十几斤鱼。
种类跟上次差不多,不过只有一条哲罗鲑,重量却足足有十四五斤。
这可绝对算得上是一条大鱼了,应该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
“好,收工!”
陈大山也不贪,丰收了一网,他就准备离开了。
没办法,他的背篓就这么大,而且还要走那么远的山路,背个四十几斤已经算是极限了。
再者说,鱼就在那里,也没人跟陈大山竞争,明天再来抓就好了,没必要急于一时。
就这样,陈大山背着沉重的背篓,一步一步的走在狂风大雪之中,背影显得很孤单,但他的步伐却非常坚定有力。
“终于到了……”
中午十一点四十,陈大山终于又到了老地方,支起了自己的鱼摊。
与上一次不同,陈大山也不扯着嗓子叫卖了,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了背篓后面,看着这条熙熙攘攘的街。
因为完全没有叫卖的必要了,等到十二点,货郎来了之后,肯定会把他这些鱼都给收走的。
“吁……”
“小子,今天弄了多少斤鱼?”
“快称一称,我全都收了。”
果然,货郎准时出现,停好了驴车之后,就立即要把陈大山所打的冷水鱼给包圆了。
估计上一次,他赚了不少差价,否则不可能这么热情。
“有一条十五斤的哲罗鲑,还有二十五斤的泥鳅、鲫鱼啥滴。”
“哲罗鲑要卖两块一斤,如果你给不上价,我还拿回去自己吃。”
陈大山擤了一下鼻涕,慢条斯理的说道。
“啥,两块钱一斤?”
“价格太高了,饭店不能收,你就看在上次咱们合作的那么愉快的份上,你就便宜点吧。”
货郎撇了撇嘴,开始跟陈大山讨价还价了。
“就两块钱一斤,一分都不能少。”
“你要是觉得贵,那就把那二十五斤小鱼给抬走吧。”
陈大山态度非常坚决,没有任何让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