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农业大学内,该秀的成果已经秀了,该选的编着人选已经定了。
最重要的是:该受的气已经受了。
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圆满结束的时候,总有人喜欢搞事情。
不错,是他,就是他,我们的国师——张山风!
对于张山风来说,这才哪儿到哪儿,早朝仅仅说了做寿辰要搞武会,还有一大堆事情没说呢!
“陛下,臣有话要说!”
果然,张山风从来不让人失望。
此时,一众文武,没有一个人想听。
但是,张山风才不管这么多,不听也得听!
朱佑樘还没回应,张山风已经自顾自的说起来了:“陛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当今外蛮,大多臣服表面大明,然私下经常骚扰我朝边境。
甚至偶有劫掠,朝廷不胜其烦,百姓亦深受其苦!
臣有些许想法,望陛下明鉴!”
朱佑樘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问道:“爱卿忧心国事,朕心甚慰,说说你的想法!”
朱佑樘知道,也必须知道张山风想说啥。
因为,这是那天张府喝酒谈定的事情——万国来贺!
只是从两人私底下密谋,现在拿到了明面上来说罢了。
张山风接过话茬,开始了他的表演:“陛下,臣以为,可借助这次陛下做生辰,广邀藩属之臣。
凡不到者,尽数视作对天朝不敬!
若对天朝不敬,废除不征之国,以伐不臣,灭而设郡县,以礼法治之,教化愚民!
若尊天朝圣谕,来京城朝贺,臣欲推出军演阅兵,于京城北郊,列阵武演,展示国力,以宣大明国威,以震蛮夷反复之心!”
“嘶!”
文武官员一起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杀胚,又要玩灭国?
谁会是下一个安南呢?
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的呢?
而且,这一次的刀子,捅向了不征之国!
当年,洪武皇帝因为北方不定,为了稳定北方,频繁派出精锐北上。
与此同时,由于精兵北调,为了安抚南部周边小国,采取了和平手段。
洪武皇帝钦赐周边十五个小国,把他们册封为不征之国,确定了一个大致方针。
那就是:只要南边的这些小国,来朝贡,不闹事,咱们就不打他。
对周边小国来说,认大明做名义上的老大,说不得每年你还能从大明领一点赏赐。
这一点,朝鲜就很懂!
别的小国,几年都不一定来朝贡一次,朝鲜三天两头派使者来!
而且朝鲜很穷,带的尽是些“土特产”,贼土的那种。
相反,大明每次回礼,都是真金白银,再不就是丝绸茶叶这些紧俏货。
每来一次,朝鲜国就赚翻了,带回去的好东西,够他们半年的税收了。
当然,大明也不是傻大户,朝鲜国的小把戏,搞得朝廷上下都很不爽。
最终,朝廷被迫示意,不是暗示,是明示朝鲜国,别来太多次了。
太热情,受不了!
每年来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真把老朱家当提款机了!
虽然,朝贡上闹出不少笑话,而且很多时候,周边小国都是穷p,更没啥好东西纳贡。
反而大明为了面子,展现天朝风范,给的回礼十分厚重。
大明每年在给前来朝贡的番邦小国回礼方面,可谓是亏麻了。
但是,也不全然是坏事。
至少,一百多年来,与这些小国的确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反而是那些小国,一旦大明拒绝接受朝贡,不仅亏了一笔收入,还要提心吊胆,害怕宗主国会派军前来友好访问。
这样一来,南边虽然小事不断,但大事没有,基本算安定,就可以集中兵力,安心跟北方铁骑互相问候了。
从战略上讲,南部的安南,占城,爪哇,暹罗等地方都是农耕小国,威胁远远不及北方蒙古骑兵,最多就是村级械斗。
所以,当年洪武皇帝的这一政策,在当时来说是无可挑剔的。
但是!
时代变了,策略也要跟着变!
如今大明兵强马壮,再非昔日可比!
北面有骷髅师驻扎,北伐军日益强大,士卒枕戈待旦,摩拳擦掌。
虽然,鞑靼依旧时不时的来边镇劫掠。
但是,如果他们跑的不够快,随时翻车。
这些年,鞑靼前来劫掠,一旦被明军围堵,死伤越发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