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书房
眼见朱佑樘如此的坚持,张山风也不好继续反对。
只是,张山风内心还是很疑惑,于是好奇的问道:“寿哥,图书馆罢了,你似乎很关心。
以前也没见有多么重要,有必要这般看重吗?”
后世的图书馆,虽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曾经一度是文艺青年最喜欢的场所。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兴起,逐渐没落。
最后,除了大学校园,其他地方的图书馆,就没几个人去了!
张山风暗自嘀咕:哪怕是图书馆最高光的时刻,他也没怎么去过,所以没看出图书馆,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也许,类似省级,国家级别的图书馆,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很有用。
但是,那种开在各地,那个半天都没一个顾客的图书馆,除了卖教材,连基本生存都很难维持,更别说其存在的意义。
网络的兴起,电子书以及各种阅读网站的崛起,对传统图书馆和书店,几乎是毁灭性的冲击!
此时,朱佑樘算了算时间,感觉户部和礼部的人来的太慢,老半天还没到,就让萧敬亲自去催了!
于是,御书房又只剩下张山风和朱佑樘。
面对张山风的质疑,朱佑樘摇了摇头,提醒道:“时代不一样!
后世的大中华,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扫盲教育,有极其完善的义务教育,以及完整的教学体系的。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老百姓,不需要图书馆,仅仅凭借普及的学校教育,也能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教育方面,后世比大明,完善太多了。
很多人不需要额外的读书,仅仅义务教育,就能具备很高的学识,这在大明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今大明的百姓,刚刚识字的都不多,没有完整的教学课程,只能靠着一点点的积累,靠他们自身额外的补充,完成知识的积累。
这个过程,图书馆的作用,将被放大无数倍!”
张山风眼神一亮,他明白了:大明的教学,极其不合理!
各种儒家的教学,如私塾和学院,可以直接忽略,除了愚民,没有参考的价值。
剩下的,哪怕是大明学校,所教授的也只是他和朱佑樘,凭着记忆编着的书籍。
这种教材,不仅教授的知识少,而且漏洞多,范围小!
而上一世,不仅有许多成功教材可以参考,还有无数先驱的摸索,以及数代人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合适民族,合适时代的教材。
这些,在目前的大明,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
朱佑樘能做的,只是将各种森罗万象的书籍,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全部丢入大明图书馆,然后让有需要的人自己去学!
最后,经过大明学校一代一代的完善课本,一点点的找到一部合适大明的教材体系!
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在漫长的改良过程中,有些天资聪敏之辈,就需要额外的知识摄取。
在书籍匮乏的年代,这些天资聪明的一群人,想要学习额外的高深知识,就需要渠道。
这个渠道,目前只有图书馆。
书,就是知识!
知识,是一种传承!
图书馆,是这个传承的载体!
传承给大多数人的,肯定不是一个民族所有的东西,而是适合让大部分人掌握,且能在社会上生存的东西。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图书馆,就是少数顶尖人才自我升华,完成更进一步知识储备的唯一途径!
如果说,大明学校是树根,大明大学是树干,支撑起了大明教育的基础结构!
那么,图书馆就是阳光!
普通人才是树梢,顶尖的人才就是绿叶,这些绿叶吸收了阳光,用光合作用之后,将大明这颗大树推向新的顶峰!
给一些进步人士,提供一个进步的机会!
这就是图书馆真正的意义!
想到了这里,朱佑樘不禁憧憬道:“疯子,哥或许操之过急了。
但是,图书馆一定要建立!
百姓皆可读书,才能让锻造工艺后继有人,才能让更多人开拓视野,打开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