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钢铁厂,最大的幕后掌柜的。
首先就要看每年的计划书,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大致想好了,怎么给钢铁厂分润年终奖!
年底,其实我要做的很少。
仅仅将今年钢铁厂,所有的收入整合,按照炼铁的多少,以及是否完成了计划,分给下面各大分厂。
超额完成的,自然能多分一份。
没完成的,自然少分一份!
然后,今年年底,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对比一下计划书和结果,再做出比例调整。
也就是说,每个分厂的标尺,不仅仅有别的分厂,还有去年的自己!
所以,诸位今后,第一件事,就是拟好计划书!”
这是后世非常常见的东西,文官并非不懂。
他们也有类似的雏形。
内阁和六部,每年也会计划什么,商议和展望什么。
但是,不够详细,不够书面化。
此刻,计划书这个概念,很容易就被他们理解。
但是!
理解不等于接受!
礼部尚书倪岳有些不太认同:“虽然朝拜庆典,如使臣来贺,陛下、后宫、皇子诞辰的宴会,以及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是固定的日子。
这些尚可以预料,写入计划书。
但是!
世事多变,礼部每年筹办的礼仪并不固定。
如天旱祈雨,洪涝祭祀,陛下偶尔也会祭天等等。
这些都无法预知,如何写计划书?”
张山风淡然解释:“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倪尚书所言极是!
但是!
变化之后,你可以再计划。
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懂?
例如,鞑靼去年进犯的是宁夏,今年可能是延绥。
马尚书明明去年年底计划了一大堆,结果并没有用处。
发现鞑靼有进犯其他地方的迹象,就要重新拟定计划书!
到了年底,对比功绩的时候,自然是用已经生效的计划书!
至于年终,如何分配这笔钱。
你们还要写年终的总结报告!
报告一下完成情况,报告一下有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以及问题之类的。”
这方面,在场人也差不多理解。
每年年底,扯皮拉筋的时候,都会有这方面的事情。
不过,就是没这么正规化,有点太繁琐了。
张山风没理会他们的叽叽喳喳,继续说道:“本官认为,个人的功绩先别看。
先按衙门,定下大的比例。
首先,先从大的内阁、六部、通政司,督察院,大理寺等等。
先根据你们的计划书,以及有没有计划之外的,重大贡献和问题,调整分配比例。
相信有了计划书和年终总结书,诸位到了年底互相可以看看,内阁和陛下做最后的决断。
这个,本官称之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结果,关系各大衙门的年终奖分配。
每年,年底的时候,陛下都会和诸位,一起专门根据工作计划书,讨论分配比例。
到时候,就是各位列出成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