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半数在琼州中部的琼山,澄迈,安定等地,炸山毁林,开垦山地,短短半年多,开垦旱地三十余万亩。
而另外一半人在感恩,凌高等地,在刘大人的带领下,在各处修建水库,沟通水渠,已经修通的部分,开垦了良田十五万余亩。
而且,现在开荒取得非常好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黎族部落加入。
也有很多汉人农户在往西南迁移,后续加入开垦的人数,还会增多!”
短短七八个月,就能开垦到数十万亩的田地,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早一批参与开垦的人,此刻水稻都已经收了一茬,彻底摆脱饥饿了!
张山风不满的嘀咕:“才四十多万亩而已,速度太慢了!”
灭掉乡绅之后,这里就是他的地盘。
当了地主之后,他越发希望开垦出更多的土地。
怪不得上一世的历史书上,总是说:地主阶级贪得无厌。
他现在就是历史书上的标杆,新开垦的四十多万亩田地,他分到了数万亩田地。
但是,他并不满足,还想得到更多!
府吏反驳:“这个开荒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而且我们的牲口也不够,现在不仅是牛马,连驴都用上了。
下面的人连马车都拆了,甚至还从雷州卫和崖山卫借了上百匹战马,还是不够。”
张山风接不上话:“……”
似乎察觉到自己太贪了,尴尬的咳嗽了一下。
随即张山风强行解释了一下:“陛下让本官在三年内,将琼州的赋税,提高到十万石以上,本官难免急了一些。”
要缴纳十万石粮食,至少要有一百五十万亩田地。
此时,他们还差了几十万亩。
这还是理论。
如果有点虫灾,水灾,各种乱七八糟的加到一起,至少要有两百万亩,甚至三百万亩,才有可能达到这个赋税。
毕竟中府,除了江南和巴蜀之地,很少有其他省份能达到,而整个岭南地区,只有两三个州府勉强能达到。
至于上府,唯有江南富庶之地,以及少数鱼米之乡才能做到。
刘大夏笑呵呵的看向张山风,胸有成竹的保证:“张经历不必担忧,莫说三年,照此速度,本官能保证,两年就能完成陛下的任务。”
他看的很清楚,别看朝廷现在有不少人倒向太子,但那些人在太子心中的分量,绝对没有眼前这个少年来的重。
他更是知道:琼州那些原本的乡绅,短短半个月都死绝了,而名下土地,很多都被这个少年接盘了。
他是个狠角色!
人家衣不沾血的杀了上万人,已经坐稳了琼州第一地主。
那个王京居然还敢在他的地盘,玩命的参他!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他可不想在发生一次“黎乱”,然后自己人没了。
刘大夏暗自冷笑:活该从大理寺,被贬到琼州,一点局势都看不清。
王京也不鸟这些,而是淡淡的宣布:“老夫觉得,还可以将藏身深山的黎族,也招抚出山,让他们臣服朝廷,一起参与开垦。”
张山风嘴角抽了抽,欲言又止。
果然是书呆子!
生黎有那么好安抚的吗?
张山风之前派人试过,结果人被绑了丢回来了。
要不是山下有狼兵环伺,去招安的海宽,这会儿应该已经被剁成八块,掉在树上,晒成腊肉了。
有个府吏忍不住提醒:“王知府,之前我们派人去试过,甚至给他们每户发放两石粮食,以及一亩地,那些黎人也不愿下山。”
这个府吏是个本地人,是真心觉得王京是个不错的知府,能为琼州办实事。
所以,他不想看着王京变成老腊肉,被吊在山上的歪脖子树上。
王京似乎并没有担心:“无妨,老夫已经有了对策!”
这一句话,吸引了诸多目光,历代朝廷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书呆子能解决吗?
不管别人怎么看,张山风表示:我不信!
连大疯哥都搞不定,就凭一个眼高手低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