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哥!啥叫明王我就听说过孔雀明王,好像是释迦摩尼的母亲”柱子问道。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话说:佛都有火,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那就是变身啦。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弥勒佛的“忿化身”是大轮明王,大日如来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动尊明王
至于孔雀明王!柱子的说法是来源于《西游记》按照中土佛经的说法,孔雀出生后,生性凶残,好食人肉,且能从四五十里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圆五百里没有人烟。一天佛祖游历来到大雪山,被孔雀张口鲸吞,将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佛祖无奈,只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本欲从其便门而出,却恐有污佛体,故破其背而出,踏至灵山。”
后来佛祖将孔雀“踏至灵山”后,心中起了杀意,想想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对手下说,吾欲为众生降灭之。一干众佛一听,那还了得,先不说这孔雀的父母凤凰出世时,连佛祖的菩提树都还不知在何处,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鹏金翅鸟,也不是一个善相与的主。于是一千菩萨,佛陀,罗汉,尊者,齐声劝告说:“尊从其体出,伤之如伤尊母。”我们的释迦牟尼尊者权衡了利弊,找了个台阶下,照他后来宣扬的说法是“故宽之,且封为‘孔雀大明王菩萨’,受无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性”。
这时三头龙给了我一个关于孔雀明王比较明确的解释
混沌初开。清而轻上升化天,浓而重下沉作地。日月既明,星辰环绕,逐万物滋生。百兽拜麒麟为帝,百鸟以凤凰为王。
凤凰,雄为凤者雌为凰,天地交泰,逐生九种: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孔雀、大鹏、雷鸟、大风。百鸟中以孔雀最美,华丽夺目,霞光漫溢,百花为之羞容,云彩为之失色。然性傲,不羁。佛曾尝与之交往,不得,乃怒,约之大战于昆仑山下。孔雀凶猛,鲸吞佛,佛艰难破其背而出,大惧,欲杀之。帝谓曰:不可。孔雀乃凤凰最宠,杀孔雀则伤凤凰,谅之,谅之。乃投之无间道中,放逐三界之外——魔界。
孔雀堕于魔界,见满目创痍,遍地鳞骨,不解,问于一老妖。妖悲曰,魔界本与三界等份,同享阳日能源,共吸阴月精华。然佛恶其貌丑,体态畸形,乃逐魔全族于无间深渊,并以结界封印。渊内无日无月,漆黑一片,魔族日益凋零。偶有天赋魔王,破印而出,众神亦以滋扰三界罪名,群起而攻之,俱不得善终。
孔雀听罢,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逐潜心于魔界修炼,悲魔族之痛苦,哀魔族之愤怒。期间,唯地藏王菩萨念其不幸,常给予帮助"。
一千五百年后,孔雀率魔族众破印而出,直捣玄天,双方一触即发,史称"神魔大战"。期间愁云不散,三界不宁。战况日久,魔族渐渐不支,唯孔雀耀武扬威,无丝毫败迹。破三仙八岛,九王十星,满天神佛,无一能敌。然魔族败迹以露,孔雀亦无可奈何。地藏王菩萨苦谏之曰,魔族有其哀,三界有其苦,乱世则俱不得安宁。今战愈百年,三界凋零,已与魔界无异!佛亦曰,愿给予魔界日月精华。孔雀仰天长叹,乃罢
三界归位,魔族重回无间渊中,孔雀亦欲同去,众神苦劝乃免。归西天极乐,掌魔界管事,引日月精华,灌溉四界。周天万民,皆感其恩德。佛大悦,赐曰"孔雀大明王”。
这是三头龙第一次给我将关于上古的神魔大战既然孔雀明王是魔族的首领。那么我这次要对抗魔族的复兴,也就是说要对付孔雀明王的手下这是不是真的有点玩大了
“主人!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们已经马上就要接触到魔族复兴的根本了,就像现在我们了解到的这样,这次魔族复兴不但涉及到魔族,还涉及到人类我们接触到的这群人就是为了魔族复兴而甘愿堕入魔道、鬼道中的人我感觉除了魔族、人类之外甚至地府和天界都会介入其中要是我们把眼光只是放在魔族,放在阴眼上就错了,那只是一个表象其实在这末法时代,谁为三界之主的争夺早就暗流涌了但是说这次魔族复兴的首领就是孔雀明王,还为时过早还有为了对抗这次魔族的复兴,无论是人类大能还是地仙甚至地府和天界也都准备了很久,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主人,敌人虽然众多,但是你也不是就一个人在战斗”。
“三头龙这些话你为啥现在才和我说?”我不解的问。
“这个!主人我说了希望你别介意,因为你今天两次昭请神佛都能成功,也就是你才具备了和魔组对抗的资本以前和你说了。也没啥用反而会增加你的负担只所以选择你作为昭请诸天神佛的灵童,这都是100年前定好的事了所以才有的旦增活佛把《诛魔笔记》留给你太爷,而老人家为了翻译《诛魔笔记》而耗尽了精力,以至于过早的离世”三头龙说道着长长的叹了口气
“我原本也并不看好你的资质,甚至感觉你可能有负重托没想到你能在今天忽然开了灵窍而且比我想象的完美,主人有了昭请五大明王的能力,对抗魔族我们又多了几分胜算三头龙作为你的仆从,也不枉追随你了”。
三头龙到也实在,把心里话都说了,我感觉自己也没必要怪他
这《诛魔笔记》放在我那好几年了,我都是想看就看几页,不想看就放在一边,就这状态,确实不能让这些和我并肩战斗的仙家们放心
就像三头龙说的那样,我此刻的脑海里面,过电影一样的闪动着五大明王的心咒和接引手印,每次想到一个明王的时候,那明王都清晰的视出现在我的眼前一般
不动尊菩萨,又叫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动尊菩萨是理性的象征,能够默默保护您,能使您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错知过,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很好的利用自身的智慧,应付种种困境,使您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吉祥如意,不动明王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均能扫除障难,并不为动摇之意。不动明王显现愤怒像,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离,使众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动摇善念菩提心
降三世明王为密教五大明王之第二,即五部中金刚部之教令轮身。配置于东方。密号最胜金刚。降服贪嗔痴三毒与三界,故称降三世。其形像三面八臂,或四面八臂,色青。手执各种武器,背负火焰,足踏大自在天与乌摩妃,表对治烦恼之意。于金刚界曼荼罗呈金刚萨埵之忿怒形,系大日如来所变现者,居于降三世羯磨会及降三世三昧耶会之东方月轮中。于胎藏界曼荼罗之持明院中,安置于般若菩萨与不动尊之间。
五大明王第三位是南方的军荼利明王,其梵名为kundali,意为“瓶”。藏文里面军荼利明王的名字是bdudrtsi"khyilba,即“甘露漩”,其中"khyilba(漩)又有“蛇”的意思。所以军荼利明王身体各部,都戴着蛇的装饰物。军荼利明王又和不死妙药“甘露”的信仰有密切关系,故军荼利明王亦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此外,军荼利真言也往往可用来作修持其他密法的辅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以此明王为主体所修的秘法,称为军荼利夜叉法,奉修此法的目的,是为除却恶魔,蛇障,热恼,不食病,暗暗病等障碍
此尊原名为甘露瓶,盖因他以甘露的德分,饶益与一切众生,甘露即为此明王神格的象征,此尊如列入八大明王时,别名为大笑明王,此外尚有甘露明王,吉利吉利明王等异名。此尊在密宗的佛,莲华,金刚三部内为办事明王,颇被重视,又为甘露军荼利,莲华军荼利,及金刚军荼利而著名;在胎藏界曼荼罗内,其莲华部院的莲华军荼利金刚部院的金刚军荼利,及苏悉地院的甘露军荼利,均为此尊之异名同体。
此尊形像与降三世明王一样,其异形亦很多,有二面四臂像,四面八臂像等,但世间常见者多为八臂像,关于此尊形像,在陀罗尼集经内记载甚详,如下:“其像遍身青色,两眼俱赤,搅发为髻,其头发色为黑赤交错,如三昧火焰,张眼大瞋,上齿皆露,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二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二蛇尾,垂下至肩,其二蛇色,如黄领蛇,赤黑相间,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手,把跋折罗,屈臂向上。下第二手,把长戟,屈臂向上,其戟上下,各有三叉,皆有锋刃,一头向上,一头拄地。下第三臂,压左第三臂,两臂相交在胸前,右手中,把两个赤蛇,其蛇相交,向各像面。左手亦把一个赤蛇。
两手各作跋折罗印。两手以大指,各捻小指甲,余指皆伸,即以左手压右腕前,以次右手,压左腋前,即是心印也。下第四臂,仰垂向下,勿着右跨,伸五指,为施无畏手。左上手中,把金轮形,屈臂向上,轮有八角,成具毂网。下第一手,中指以下三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节侧,食指直竖,向上伸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左。下第四手,横覆左跨,指头向右,八手腕中,皆着金钏,以紫色地散华锦之天衣,缚络及背顶,其天衣头,分左右,各向下垂,将以绿表,肉红里带,系其腰,其两胯挽虎皮与锦。其两脚胫,各有赤蛇绞其脚胫。其两蛇色,赤黑相间,仍使其像,立于七宝双莲华上
大威德明王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就不在重提
金刚夜叉,梵名vajra—yaks!a,音译嚩日啰药乞洒。为密教五大明神之一,系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轮身。又称金刚焰口明神、大黑明神、金刚啖食明神、金刚尽明神。因其能啖食一切恶业之众生,故称金刚焰口;因其身为黑色,故称大黑;因其能吞尽恶有情,故称金刚尽。密号啖食金刚、调伏金刚、护法金刚。金刚夜叉明神入摩竭鱼三摩地,现三面六臂五眼忿怒形,众宝遍严饰,遍身火焰燃如劫火,第一手右持五股杵、左持金刚铃;第二手左弓右箭;第三手左轮右剑。右脚舒踏莲华,左脚屈举而下有莲华,五智三十七尊围遶,智德圆满。台密所立的乌刍沙摩明神,与此明神为同体异名。此尊的本誓是噉食一切心的不净,与其他明神噉食一切物的不净不同。一说为金刚牙菩萨的变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