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小六子
观音奴跪倒在了地上,低着头向朱樉道歉。和朱樉相处的这个八个月,她真的在乎朱樉了,不想朱樉对她有任何的埋怨。
朱樉赶紧将观音奴搀扶起来,心中纳闷,观音奴怎么突然就跪下了。他也没有说什么话啊!
“你别动不动就跪啊!我们是夫妻,你又不是奴隶,这动不动就跪的习惯哪里学的,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
观音奴看不懂朱樉,她在向朱樉请罪,可朱樉的表现又不像是在怪罪她。难道王爷真的是想要我教他写字?
观音奴大着胆子问道:“王爷,你真是要奴家教你写字吗?”
“当是让你真的教我,只不过你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贴身婢女,都不可以说。以后这个书房也只准你一个人进来。”
观音奴听到这里就更加糊涂了,怎么就不能对外人说呢?观音奴很疑惑,但是听到朱樉说她可以自由的进入书房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这是朱樉对她的信任,在整个秦王府,她是朱樉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想到这里,脸上多了一抹绯红。
朱樉见观音奴的脸发红,以为她生病了,伸手去触碰观音奴的脸,还有些烫,着急地问道:“王妃,你是病了吗?脸怎么那么烫?走,我们这就去叫大夫。”
观音奴见朱樉这么关心她,心中的欢喜更是潮水一般的涌来,她想一辈子记住现在的朱樉。
“王爷,我没病,你不是想学写字吗?我教你啊!”
说着观音奴第一次主动的拉起朱樉的手,将他拉到了椅子上,开始手把手的教学。
绝对的手把手教学,观音奴将朱樉的手握的很紧,恨不得永远不要松开。
朱樉享受着软玉温香的同时,学习着如何写一手好的毛笔字!朱樉现在的字和以前的字大相径庭,他需要找一个理由,让别人都知道,他的字为什么有变化了。
说是不让任何人知道,这不过是朱樉的欲盖弥彰。表面上是借着练字和王妃打情骂俏,还怕传出不好的名声,暗地里,则让锦衣卫将他的荒唐举动传出去,这样一来,就能用荒唐的举动掩盖他字迹变化的问题。
就在朱樉和观音奴练字的时候,太子朱标将他手下的人的派了过来。一共两批人,一批是太子朱标给朱樉准备酿酒的工匠,都是熟悉流程的老人手,只要稍加点拨就能上手。
另一波人则是账房管事,负责商会运作的人手。
有外人在,观音奴是女眷不便在场,跟在朱樉身边的是一个内侍,这个内侍是新来的,跟着朱樉才七个月,原来的那个内侍,在朱樉穿越过来后,就替朱樉死了。
朱樉刚穿越过来时,正好被弹劾,要挨鞭子,在朱标的劝说下,这才免了鞭子,但是这罪总得有人担,于是这个罪责就落在了内侍的脑袋上。
那个内侍死的也不算冤,朱樉在干坏事的时候,十次有八次都是这个混蛋挑拨的。这个内侍其实也是朱元璋的眼睛,在替朱樉挨板子死了之后,朱元璋便找来了新的眼睛,小六子。
小六子的名字是朱樉给取的,之前的名字太拗口,他实在记不住,便将自己室友的小名给了这个内侍。
作为王府的新人,朱樉直接任命他当了王府的管家,这八个月来,王府的人朱樉换了一茬,主要都是之前挑拨朱樉干坏事那批人。
这批人和朱樉最是亲近,很容易发现朱樉的变化,朱樉自然要先处理这一批人,无缘无故处理这批人自然容易被怀疑,朱元璋不得不想,朱樉是不是要隐藏什么罪证。
然而,朱樉动手的时候,正好是内侍被打死的时候。朱樉很是惊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人说没就没了,他这个王爷只要一句话,也是说没就没。
朱元璋要杀鸡儆猴,朱樉确实被吓到,同时用了一招将计就计,顺着朱元璋的想法,把周围的熟人都清理了,那些不熟悉的也发现不了朱樉的异样。
并且,他是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来的,谁也抓不到把柄。
趁机朱樉把自己关在王府八个月,断绝了和外人的来往,平日里的狐朋狗友见不到他,八个月的时间不见面,再见面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实属正常。
朱樉把一切都算到了,觉得风头过去了,自己可以偷偷溜出去逛逛青楼放松一下,没想到,就被御史抓到,还告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差一点就挨揍了!
想到这里,朱樉气就不打一出来,该死的御史,别让我知道你是,否则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王爷,下人们都在等着听训呢!”小六子见朱樉神游天外,这才小声地呼喊,将朱樉从走神中拉了回来。
朱樉亲咳一声,在场酿酒的工匠们就吓得赶紧将头埋得更低,生怕朱樉因为他们多看一眼就把他们全宰了。
这件事是有前科,朱樉走在大街上,就因为有人多看了他一眼,就把那人的眼珠挖了出来,当灯泡踩,边踩还边说,让你看我!
这件事在应天府传的沸沸扬扬,也是因为这件事,朱樉被御史弹劾,差点挨了鞭子。
事确实有这件事,但主角不是朱樉,而是朱樉手下的一个恶奴,这个恶奴仗着朱樉的名声在作威作福。那天走在街上,就因为对方看他不顺眼,斜了他一眼,就把人眼珠子挖出来。
还打着朱樉的旗号,说对方看不起王爷,眼睛白长了。
这件事后来澄清了,这才是朱樉没有挨鞭子的原因,但因为管教无方,还是挨了训斥。
但是朱樉的恶名声还是传了出去,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和朱樉对视,深怕被挖了眼睛。
朱樉也知道自己的恶名声,也不和这些人多解释,相处久了也就知道自己是个好人了。
“你们都是大哥送过来的工匠,我相信你们都是必然都是有能力的人,但来了秦王府就要遵守秦王府的规矩,你们以前的那一套就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