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信让开座位,请李郎中坐下诊脉。
李郎中探上顾氏的脉搏,脉象强健有力,孩子也没问题活蹦乱跳的。
“不用担心,你娘和两个孩子都没事,只待瓜熟蒂落便可。”
沈玉姝神情没什么变化,她给顾氏喂了灵泉,自是知道没问题,可别人不知道,只能让李郎中跑一趟安一安大家的心。
她想着李郎中从京城而来,可能会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便问了问他。
李郎中眼睛陡然睁大,胡子也跟着抖了两抖,他只料到今年百姓不会好过,没想到外面发生那么多的事。
“师父不知道?”
李郎中白她一眼,“我上哪里知道去?”
转而便明白了她话中深意,又白了她一眼,“我是个大夫,这种事我又帮不上忙,人家找我干嘛?”
是了,是她先入为主了,总以为从京城来的便可能有消息渠道能知道那边的消息。
这老头可能还巴不得京城的人不找他,找他一准没好事。
“好吧,那师父有何打算?”
李郎中老眼滴溜溜转动,心中有了计较。
他祖孙二人老的老小的小,完全没有战斗力,真要遇上流民还不是任人拿捏的份,与其这样还不如和这丫头一起。
“还不知道呢,不过我可是你师父,自是要跟着你走的,”
沈玉姝欣喜于颜,“我也正有此意,那咱们可说好了,我去哪您就去哪。”
“好,依你。”
“大姐,去把咱家的菜装一些,半夏喜欢吃。”
沈玉兰笑着起身,拉上半夏一起去了厨房。
菜地的菜看着长得差不多的沈玉姝都摘回来了。
这天气再长也长不成个什么样,好些西红柿都是半红不红的,拿回家来养养也能吃,也方便她做手脚。
“行了,没什么事我就先回了。”事情说定,李郎中不愿多待,起身走向屋外。
年纪大了喜欢安静,来沈家也是因着有沈丫头的关系,在哪儿都不如自家来的自在。
“师父,我送您。”
两人走到院中等半夏出来,此刻院中左右无人,李郎中侧身道:“你问我有什么打算,可是心里已有了主意?”
沈玉姝低声回道:“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更希望进山林暂避,到时等风波过了再出来。
而且我娘下个月就生了,不适合奔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中资源丰富总能活下去。”
李郎中听得连连点头,显然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行,师父心里有数了。”
沈玉姝站在院门口,目送祖孙两人回家,等人走远便手抵额头回了堂屋。
堂屋气氛低迷,各个愁容满面,就连最爱银子的沈老太太也没有因为买卖做成而高兴。
她拍拍手掌吸引大家的注意,“好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眼下还不是愁的时候,先把肥皂打包好送到县城再说吧。”
将近上万块肥皂想要在几天之内包好,肯定得雇人手。
可也不能随便找人,必要找些勤快手巧心细话少的人。
最后在相熟的人家里找了隔壁的夏氏、木匠家的媳妇、李桂枝母女、寡妇孙氏和她儿媳妇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