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成本的问题可以再想办法。”张诚语气坚定,“必须保证居民的安全,这是我们的底线。”
王建军沉默片刻,“我明白了,张主任,我会重新修改方案。”
张诚揉了揉眉心,“尽快修改,时间紧迫。”
“是。”王建军拿着图纸退出了办公室。
夜幕降临,施工现场灯火通明。
张诚再次来到工地,检查夜间施工的安全情况。
“张主任,您怎么又来了?”王建军迎了上来。
“来看看夜间施工的情况,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张诚语气严肃。
“您放心,我们已经加强了夜间巡查,确保施工安全。”王建军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工人,“所有工人也都穿戴了反光背心,避免发生意外。”
张诚点点头,目光扫过忙碌的工地,心中稍感安慰。
“张主任,这是上周的工程进度报告。”王建军将一份文件递给张诚。
张诚接过报告,仔细翻阅,眉头紧锁:“商业街路段的进度明显滞后,怎么回事?”
王建军擦了擦额头的汗,“地下管线比预想的复杂得多,迁移难度很大,影响了整体进度。”
“具体是什么管线?”张诚追问。
“主要是燃气管道和几条高压电缆,位置交错,迁移方案迟迟无法确定。”王建军语气沉重。
张诚放下报告,手指敲击着桌面:“必须尽快解决,商业街路段是整个工程的关键节点,耽误不得。”
“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联系了燃气公司和电力公司,希望他们能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光联系还不够,必须组织专家进行现场会诊,制定最优方案。”张诚语气果断。
“我明白,张主任。”王建军立刻去安排。
第二天,施工现场聚集了一群专家和技术人员。
“各位专家,商业街路段的地下管线迁移是目前工程最大的难题,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张诚开场直奔主题。
燃气公司的工程师指着图纸,“这段燃气管道压力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开挖迁移方式,风险极高。”
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补充道,“高压电缆的迁移也需要非常谨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
现场气氛凝重。
一位老专家提议,“可以考虑采用非开挖技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安全。”
“非开挖技术?”张诚看向老专家,“具体怎么操作?”
老专家详细解释了非开挖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张诚听完后,沉思片刻,“非开挖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为了安全和进度,值得尝试。”
“我同意。”
“我也觉得可行。”
专家们纷纷表示赞同。
张诚当即拍板,“好,就采用非开挖技术。王建军,你负责协调各方,尽快落实。”
“明白,张主任。”王建军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施工现场紧张而有序。
先进的非开挖设备进场,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张诚每天都到现场监督,确保万无一失。
刘倩打来电话,“张主任,最近很忙吧?”
“刘总,有事吗?”张诚语气冷淡。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工程的进展情况,毕竟我们清露公司也参与了投资。”刘倩语气柔和。
“工程进展顺利,感谢刘总的关心。”张诚不愿多说。
“那就好,有机会一起吃饭。”刘倩试探着。
“最近工作太忙,没时间。”张诚直接拒绝。
“那好吧,下次再约。”刘倩语气中带着几分失落。
张诚挂断电话,继续关注着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