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迪拿着手机一下一下的轻敲桌面,皱眉细想。
就算是非婚生,送养自己的小孩儿,她直觉这不是项明峥的决定。
-
哥大的申请已经通过,沈徽林返回曼哈顿之后就联系了那边的导师。
导师回复了她的邮件,提议两人抽空见一面,让沈徽林去学校的办公楼找她。
见面的时间定在周三上午,沈徽林带着准备好的简历出门之前,去儿童房看了一眼。七七还在睡觉,育儿阿姨正在一旁放轻动作叠衣服。
沈徽林交代了一些事情,告诉阿姨她可能好几个小时后才会回来。要是宝宝在她回来之前醒了,见不到妈妈可能会闹点儿小脾气,抱着她在屋内走几圈就会好。
阿姨点头,让沈徽林放心。
新入住的公寓离学校并不算近,没有直达的地铁。
沈徽林开车前往,到学校时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雨幕之下周围的一切显得很宁静,行人更少,浅灰色和褐红色外观的建筑格外醒目。
导师是个华裔女性,四十岁左右的模样,性格很好,说话时脸上一直带着温和的笑。短短交谈几句之后,两人的语言都变成了国语。
“我也是申大的学子,千禧年那一届毕业的。”万教授说。
“您和我们陈教授是一届的。”
“陈教授,陈章?”
沈徽林说:“是的,陈教授是我的硕导。”
“我看了你的简历,本科学商,硕士跟着陈教授学新传。怎么现在又会想转回商科?”万教授说:“可别告诉我是为了好找工作,国内top级别学校毕业的人,我相信你沿着现在的专业,也能得到一份不错的offer。”
来之前沈徽林做了很多准备,从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做过无数张试卷,也经历过很多面试。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给出一些什么回答。
她说了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
等沈徽林说完,万教授问:“除了这些,还有没有特殊一点儿的原因,就你非学这个专业不可。”
长期浸泡在书斋里的学者,性格里总有些奇怪的关注点和执拗。
沈徽林安静了一会儿,余光里还能看到窗外的落雨,水滴砸在窗台上破裂开。
“我看到过一句话,说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而我们能拥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所以总是需要选择、取舍。经济学就是最有效理智的取舍,也最能教我怎么去选择。”
万教授和善的笑了下。
沈徽林说:“朋友常说我太过理想化,我就想试试权衡利弊、做对的选择,会有什么不同。”
万教授接触过无数学生,也听过千奇百怪的理由,沈徽林的回答不算多出彩,也不出格。
很多年之后,万教授从自己学生那里听说了沈徽林的事情,恍惚间回想起这次谈话。
年轻女生站在办公室的窗边,很沉静的说她想试试“权衡利弊、做对的选择,会有什么不同。”
这会儿,程式化又略显拘谨的谈话过后,万教授还要赶着去上课,沈徽林和他一起从办公室出来,打着伞去停车场。
雨一直没停,二月初的曼哈顿空气中带着刺骨的冷。
沈徽林加快了步子,回到车上后才来得及看手机。
先点进阿姨的聊天页面,半个小时之前阿姨发了一个七七醒来后躺在床上的视频。刚睡醒,宝宝的眼睛又黑又亮,头上戴着睡袋的兔子帽兜,没哭,看见阿姨在拍她,很惊奇的看着镜头。
看着这段视频,沈徽林脸上带了些笑意,回复阿姨说她很快就回去。
回住所的途中,路过一个婴幼儿超市,沈徽林去超市买了一些婴儿用品。
回到公寓时已经临近中午。
公寓里只有阿姨一个人,沈徽林站在玄关处换了鞋,“七七睡觉了?”
她看了一眼手机时间,“今天睡得比往常早一点。”
阿姨听到沈徽林的话面露不解,“宝宝没再睡觉,被你家人带出去玩儿了。”
沈徽林动作蓦地停住,“什么家人?”
“温迪小姐啊。”
沈徽林整个人停在那里,上午开车时候的那种不安感在此刻又涌现出来。
她找过温迪很多次,想要拿回七七的出生证明。温迪一直说没时间,等有时间了就送过来。
沈徽林昨晚才在电话里说,她今天可以去温迪那里取。
沈徽林抓起了放在柜子上的手机,翻通讯录时心里突然很空。
“什么时候接走的?”沈徽林问,看到阿姨有些迷茫的目光,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说的是中文,用英语又重复了一遍。
阿姨说:“两个小时前。”
“嘀嘀”几声,电话被挂断了。
沈徽林又打了一次,等待接通的那几秒里,她已经转身往门外走。
电话接通了,沈徽林脚步突兀的停住,压制着不安:“你带着七七在哪里玩儿?”
“挺远的。”温迪沉默了片刻,像是在费力想应该怎么告诉沈徽林这件事情,索性开门见山“······小孩儿好好的,只是以后会养在别的地方。”
沈徽林已经听不到她在说什么,语气已然冷下来,“现在就把她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