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刘永陆宣布成立万尾岛治安维持委员会,他出任会长,然后岛上人数较多的阮家,黄家,吴家均有一人出任委员。
这条一宣布,阮家、黄家、吴家也不吱声了,大家都在里面能说句话。于是大家也就鼓掌过了,等着发粮食。
万尾岛上,刘家这边发粮食,那边治安维持委员会就接着开会,把巡逻守护的章程就定了下来。
连夜就开始布置,这下,阮家、黄家、吴家也按人力多少出了几个人,连带着都参合到了护岛工作中来。
散了会后,刘永陆单独将阮家、黄家、吴家参会之人留下,丢了一句话:“日后海上有进账,刘家与诸位共享,但请诸君同心,防范巫头岛人来抢好处。
阮家、黄家、吴家之人均警醒,海盗哪天来说不定,这巫头岛倒是天天在身边,既然刘家愿意分享好处,那好处不能任巫头岛人得去。
于是众人纷纷发言:”这个自然,但凭永陆会长号令,出人出力,共守万尾岛。“
一夜之间,恩威并施,万尾岛就被刘永陆一统,天亮之后,已经有一队队人马持着长矛,挎着钢刀沿着岛边巡逻,让往来渔船按要求停靠。
等到巫头岛得到确切消息后,已经无法插手,几家地主只能气的在家摔杯子,发誓若万尾岛从巫头进出必然拦截,让刘永陆前来解释。
至于巫头岛家那个当晚死去的佃户,一句海盗奸细,跳海逃跑身亡便打发了,反正死无对证。
巫头岛阮家扬言要到安南报到官府,刘永陆给了一句话:“山高水远,海匪众多。”
朝坏里猜,这妥妥的是威胁,死了个佃户不算啥,但到安南去告状,那必然得阮家嫡系方可,万一路上折了,还是得掂量掂量。
忍是忍了,但仇肯定结了。
万尾岛物资进出肯定受巫头岛钳制,那只能绕道海上。
万尾岛目前粮食具备,海上还能交换一些物资,倒也不急,与巫头岛几家地主就这么僵持着。
普通渔民还是依旧进出万尾岛,从万尾岛出海。
只要遵从万尾岛那个什么会的命令,在固定地点进入万尾岛,从万尾岛出海,不得滋扰近海停泊的商船,不得私自接引商船上的人员即可。
普通渔民也没物资和商船交换,自然还是打他的鱼,也没觉得多少不便,但看到万尾岛人精神抖擞,扛着火铳,横刀蹭亮,反倒觉得有安全感。
为了支援万尾岛刘家,“丰南号”最近的日子过的磕磕巴巴的,主要就是粮食支援过去了,影响了自己。
终于等到了夏粮收获的时候了,柏家村的粮食继续保持着稳定的收获。而经过农业改造的赤腰瑶寨粮食收获翻了三番,这让赤腰瑶寨沸腾起来。
赤腰瑶寨的瑶人从未收获过如此之多的粮食,大家都被老管的农桑神技折服了。
粮食的突然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储存的问题。
原来寨子粮食收获少,家里的坛坛罐罐足够用了,现在突然这么多粮食多出来,怎么个储存法。
雨季里雨水多,不好好储存粮食容易上霉腐烂,尤其是红薯更容易腐烂。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卖掉一部分。
“丰南号”于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收购瑶寨的粮食。
只不过,没有用现银收购粮食,而是推出了“代银券”,一种代替银两的纸质券。
一开始,瑶人有点不接受。老管他们出来用自己的信誉担保,大家伙儿这才收下了所谓的“代银券”。
为了能让瑶人觉得“代银券”有使用的价值,“丰南号”于是举办了一个商店。
商店里销售一些山下代购来的生活必需品,包括走私的盐,还有“丰南号”用炼废的铁打造的农具。赤腰瑶寨公司生产的纸张也在商店里出售。
瑶人见“代银券”确实有用,也就渐渐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
同时,“丰南号”在瑶寨招收的工人,每月结账的工资也是用“代银券”发放,这就奠定了“代银券”在山上的主流通地位。
“代银券”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让“丰南号”在支援万尾岛刘家的过程中缓了一口气。
这时候,“丰南号”工场又有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财源,渐渐让“丰南号”在“代银券”的加持下做到了收支平衡。
沈涛涛在修理水力风机的时候,发现绑扎的麻绳在水里腐烂的速度太快,换的频率有点高。
于是他就捣鼓着,把沥青涂在了麻绳上,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涂了沥青的麻绳抗腐蚀的能力有了显着的提高。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大家就生产了一批沥青麻绳备用。
张大强听沈涛涛说起之后,就拿了一卷儿沥青麻绳在交易的时候带给了万尾岛刘永浩。
万尾岛传回的消息,这玩意太好了,海上等着要。
沥青麻绳脏归脏了一点,但是耐海水腐蚀,节省备用品的船上空间,也节省更换的人力。海上商船和渔船都大量的要,有多少要多少。
于是,本来利润和销量一直不太行的麻绳因为加了沥青成了热销品,瑶寨一些妇女和力工又被招聘了,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可以挣到“代银券”。
麻绳的主要原材料——苎麻这东西不需要占用田地就可以栽种,连老弱小孩都可以参与进来。
整个瑶寨除了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就剩下一个闲人——瑶寨公司经理黄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