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成长:德韦克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她在布林莫尔学院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在学术生涯中一直专注于研究动机、人格和教育心理学领域,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促进他们的成长。
- 强大心理学哲学: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追求证明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把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她的研究表明,培养成长型思维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动力,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的思维模式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68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t gilbert)
- 人生成长:吉尔伯特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他在佐治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认知、情绪和幸福心理学等。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研究和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使他的研究成果广为人知。
- 强大心理学哲学:吉尔伯特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在预测未来情绪和幸福感方面存在的系统性偏差。他发现人们往往高估了未来事件对自己情绪的影响,例如认为失去工作会让自己长期陷入痛苦,但实际上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情绪恢复速度比预期快。他强调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提醒人们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幸福,不要过分执着于物质和外在目标,而应关注当下的体验和内心感受,为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提供了深刻的心理学启示。
69 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
- 人生成长:平克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他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是一位跨学科的学者,融合了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通过科普着作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 强大心理学哲学:平克强调人类的认知和行为具有生物学基础,受到进化过程的塑造。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天生的能力,具有特定的神经机制和进化根源。在他的作品中,他探讨了人类的暴力、道德、情感等诸多方面,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理性思维和人文主义价值观逐渐兴起,推动人类走向更加和平、文明的未来。他的观点挑战了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从进化和科学的角度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范例,促进了人们对自身本质的深入思考。
70 迈克尔·波斯纳(michael i posner)
- 人生成长:波斯纳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俄勒冈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多所高校任教和开展研究工作。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特别是注意力和认知控制方面,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方法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强大心理学哲学:波斯纳的研究深入剖析了人类注意力的机制和认知控制的过程。他通过设计各种认知实验,如空间提示任务等,揭示了注意力的分配、转移和维持的神经和认知基础。他强调注意力在认知加工中的关键作用,认为有效的注意力控制是人类高效完成各种任务的基础。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也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相关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认知神经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71 斯蒂芬·科斯林(stephen michael kosslyn)
- 人生成长:科斯林出生于美国纽约。他在布兰迪斯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学术生涯中,他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他对人类认知中的表象和视觉信息处理有着浓厚兴趣,致力于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大脑如何处理和存储视觉图像等信息,其研究成果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 强大心理学哲学:科斯林专注于研究心理表象,即当客观事物不在面前时,人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心理表象与感知觉具有相似的神经机制和功能特性,人们在头脑中对表象的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的操作。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认为表象只是一种模糊、附属的心理现象的看法,强调了表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如在记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中的关键作用。他的研究为理解人类的认知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认知心理学在视觉认知领域的深入发展。
72 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 人生成长:前面已有提及,此处补充。加扎尼加在达特茅斯学院开启本科学习,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跟随罗杰·斯佩里进行裂脑研究。这段研究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此后他在多所顶尖院校任职,包括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他积极推动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不仅在科研上成果卓着,还致力于将专业知识普及给大众,撰写了多部科普着作。
- 强大心理学哲学:除了之前提到的对裂脑患者的研究成果外,加扎尼加进一步强调大脑模块化的观点,认为大脑由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认知功能。他还指出大脑存在“解释器”机制,即左脑会自动对行为和事件进行合理化解释,即使这些解释可能并不准确。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大脑在信息整合和意识构建方面的复杂性,强调了大脑各部分在心理和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协同与分工,为深入理解人类的认知、意识和行为提供了全面而新颖的理论框架。
73 约瑟夫·勒杜(joseph e ledoux)
- 人生成长:勒杜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他在佐治亚南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他在纽约大学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专注于情绪神经科学领域,通过对动物和人类大脑的研究,探索情绪产生和调节的神经机制。
- 强大心理学哲学:勒杜的重要贡献在于揭示了恐惧情绪的神经传导通路。他发现大脑中存在一条快速的“低路”和一条较慢但更精确的“高路”来处理恐惧信息。“低路”能使机体迅速对潜在威胁做出反应,而“高路”则负责更细致的认知评估。这一发现表明情绪反应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快速启动,强调了情绪与认知在大脑中的复杂交互作用。他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情绪产生机制的传统认识,为理解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提供了神经生物学基础,也为相关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74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
- 人生成长:达马西奥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他在里斯本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后前往美国深造,在衣阿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他曾在衣阿华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校任职,凭借深厚的医学和心理学背景,对大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长期研究,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
- 强大心理学哲学:达马西奥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说,认为情绪和身体状态在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们面临决策时,大脑会自动激活与过往类似情境相关的情绪和身体反应,这些“躯体标记”帮助人们快速筛选和评估选项,从而做出决策。他强调身体与大脑、情绪与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上认为理性决策可以脱离情绪的观点,为理解人类的决策行为、情感障碍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推动了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在意识和情感研究方面的交叉融合。
75 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craven nussbaum)
- 人生成长:努斯鲍姆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她在纽约大学获得古典学和哲学双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她在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包括布朗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努斯鲍姆不仅精通哲学、古典学,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位跨学科研究的杰出学者。
- 强大心理学哲学:努斯鲍姆关注人类情感在道德和伦理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她认为情感并非与理性对立,而是道德判断和伦理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深入研究,她提出情感具有认知内容,能够反映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评价。在她的理论中,培养恰当的情感对于个体实现美好生活和社会建立公正秩序至关重要。她的观点丰富了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强调了心理学与哲学在理解人类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相互关联性,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典范。
76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 人生成长: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曼维尔。他在多伦多大学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交叉领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行为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开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 强大心理学哲学:戈夫曼提出“拟剧论”,将社会生活比作戏剧舞台,人们如同演员在不同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表演来塑造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他强调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认为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姿态等表现来传达特定的形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理论揭示了社会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强调了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主动性和策略性,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自我呈现以及人际关系提供了生动且深刻的分析框架,对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77 乔治·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 人生成长:米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他在奥伯林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他在密歇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多年,在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虽然生前发表的着作不多,但他的课堂讲稿和讨论内容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在去世后得以整理出版并广泛传播。
- 强大心理学哲学:米德提出“自我”的概念,认为自我由“主我”(i)和“客我”(me)组成。“主我”是个体的主动、自发的一面,代表着个体的冲动和创造力;“客我”则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通过他人的视角所形成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他强调自我是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个体通过扮演他人角色,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展出自我意识。米德的理论为理解自我的发展和社会互动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强调了社会环境在个体心理和自我认同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78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
- 人生成长:考夫卡出生于德国柏林。他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师从卡尔·斯顿夫。之后在吉森大学任教,期间与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苛勒共同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纳粹崛起后,他流亡美国,在史密斯学院任教直至去世,致力于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传播到美国并进一步发展完善。
- 强大心理学哲学:考夫卡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反对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各个元素进行研究。他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现象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析其组成部分来理解。例如,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会将图形和背景区分开来,并且倾向于将刺激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考夫卡的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纠正了当时心理学界过度强调元素分析的倾向,对知觉、学习、思维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心理学对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整体理解。
79 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 khler)
- 人生成长:苛勒出生于爱沙尼亚塔林(当时属于俄罗斯帝国)。他在德国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普鲁士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后担任该研究所所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特纳利夫岛进行了着名的黑猩猩实验研究。战后回到德国,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纳粹时期因反对纳粹政策而受到迫害,最终流亡美国,在哈佛大学等校讲学。
- 强大心理学哲学: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提出顿悟学习理论。他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逐渐解决问题,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突然领悟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认知重组和顿悟的重要性,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形成鲜明对比。苛勒的研究揭示了动物和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级认知方式,强调了心理的主动性和整体性在学习中的作用,为理解人类的学习和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丰富了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体系。
80 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
- 人生成长:韦特海默出生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他在布拉格大学、柏林大学和符兹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在符兹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早期从事似动现象的研究,这一研究成为格式塔心理学诞生的契机。之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与考夫卡、苛勒共同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纳粹上台后,他离开德国前往美国,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直至去世。
- 强大心理学哲学:韦特海默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观看一系列静止图片快速交替呈现时,会产生物体在运动的知觉体验,这种知觉并非是由单个元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一种整体的、全新的体验。基于此,他提出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即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结构,不能还原为简单的元素。他强调研究心理现象应从整体出发,关注其组织原则和内在关系。韦特海默的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心理现象的本质和研究方法。
81 威廉·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
- 人生成长:麦独孤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他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医学,后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深造。早期他在英国从事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之后前往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等校任教。他的学术生涯跨越多个领域,对心理学的多个分支都有涉足,在心理学界颇具影响力,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
- 强大心理学哲学:麦独孤是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强调本能在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每一种本能都伴随着特定的情绪和目的。例如,求食本能伴随着饥饿感和获取食物的目的。他提出人类具有多种本能,如逃避、好奇、好斗、生殖等,这些本能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同,他重视个体内部的心理动力因素,强调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后来的动机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82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 人生成长:桑代克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他从小热爱学习,展现出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在卫斯理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他前往哈佛大学师从威廉·詹姆斯,并在那里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业。毕业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任教长达 40 年之久,期间进行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
- 强大心理学哲学:桑代克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着名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得出结论。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这种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形成的。他还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出练习次数越多,联结越牢固;效果律表明满意的结果会加强联结,不满意的结果则会削弱联结。桑代克的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为后续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在教学中强调练习和反馈的重要性。
83 卡尔·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 人生成长:拉什利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戴维斯。他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跟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主要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度过,致力于研究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动物大脑的实验研究,为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强大心理学哲学:拉什利通过一系列损毁实验研究大脑功能定位问题。他发现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中具有广泛的协同作用,而不是特定功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狭小脑区。他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均势原理认为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指出大脑是以一个整体来进行活动的,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有关,而非损伤的部位。拉什利的研究挑战了当时流行的严格的大脑功能定位学说,推动了对大脑功能整体性和可塑性的认识,为现代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84 所罗门·阿施(solomon eliot asch)
- 人生成长:阿施出生于波兰华沙,幼年时随家人移民美国。他在纽约城市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在斯沃斯莫尔学院任教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理解人类的从众行为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