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要做到上中的评语的难度之大,对这些犯官而言几乎可以说是如同登天。
没几个能真正做到!
反正到最后的结果都是死,为什么不想其他办法搏一搏,万一能成呢?
那岂不是赚了?
赔了也没事,反正都是死。
对这个问题,朱标也早已想过,解决办法也是有的,只是他没有直接写在奏折里。
“以吏监官!”
“以吏监官?”朱元璋很是疑惑。
“没错,父皇,以吏监官。”
朱标认真的为父皇解释,“不管地方还是京城,六部或者具体那个衙门,除官员以外,都有着大量的吏员。”
“这些吏员,基本都是本地人,在地方上很有能量,甚至许多县令官员上任,想要执政都要通过他们的帮助才行。”
“但吏员终究是吏员,一辈子都是吏员,几乎不可能有升迁之望,在地方势力再大再有能量,也不及县令一纸文书,一份奏折。”
“要依靠他们,但又有的是办法随意将他们碾压。”
朱元璋明白朱标的意思了,接着往下说,“标儿你的意思是,给他们一个升迁,以吏变官的指望?”
“父皇明鉴,儿臣就是这个意思。”朱标对朱元璋行礼恭维。
吏员有什么好的?
在平民百姓眼中,或许是个不错的营生,铁饭碗。
不仅能吃上皇粮,还能有身份有地位,时不时的还能收俩钱花花,日子滋润又自在。
可说到底,吏员终究还是没脱离民的身份,没有根本的改变!
做的再好也实现不了阶级的跃迁,顶多在地方上有点威望。
真要计较,随便一个官员都能拿捏他们。
可如果能以吏变官!
那可就是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蜕了民身穿上官员,哪怕是最小的九品官。
死了也能上族谱首页,首头香祭拜!
这就是官,与民天地之分,云泥之别……
“以吏监官,再辅以锦衣卫暗中监视,必然能保证这些犯官不敢昏头做傻事,认真做好应做的事情。”
“认真处置地方事务,造福辖地百姓,扭头做个好父母官,他们或许还能再活上一些时候,尚有一线生机。”
“而若有什么坏心思,想走什么歪路,他们立刻就得死!”
朱元璋默默听着,最终微微点头。
这个法子还行,虽然真要深究起来,还是有些缺陷。
但已经算是现在能够想到的最优解。
用吏员监察官员,让他们看到升迁的希望,他们一定会比任何人都希望,犯官能够动歪心思。
犯官也知道,这些吏员有多希望自己去死。
然后取而代之。
再加上暗中监视的锦衣卫,双重保险。
在一定时间内,确实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犯官继续残害百姓。
等到时间久了,要出事情的时,科举取得学子差不多已能够顶上来,把这些犯官全都取代走。
不用继续用这种法子…………
可以,这法子可以。
颇为欣慰的看着自己儿子,朱元璋接着发问,“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
“是我想出来的,不过也是受舅舅的影响。”朱标没有把功劳全都加在自己身上。
用手点点奏折,“这里面大部分的法子,都是舅舅想出来的,我仔细翻看深受启发。”
“固有的法子和制度是好,但也同样束缚住了我的想法,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成了无头的苍蝇。”
“而舅舅的法子告诉我,既然不能用现有的办法,原有的思路中找到办法,那就直接跳出去。”
“虽有离经叛道之嫌,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离经叛道又如何?”
“对,离经叛道又如何!”
朱元璋粗糙的大手拍在朱标的肩膀上,这句话深得他心。
他本就是最底层出身,能够走到现在,规矩什么的在他完全就是摆设,从来不会顾及。
况且他现在是皇上,大明天子,他说的话就是规矩,就是王法!
只要能够解决问题,能够使得大明朝安定繁荣。
离经叛道…………
谁敢说这是离经叛道?
整个天下都打下来了,几个文人的嘴他还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