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宋朝的绝大多数土地是在地主豪强手中,最需要这些粮种的人反而没有种植它们的土地。
受限于这种情况,玖宁只能选择先让人种植出一批红薯土豆,试着去推广。
很遗憾,她失败了,原因是因为她选择的地方不对。
逍遥派的产业多数是在扬州江南还有汴京这种繁华地带,因为这里的钱好挣。
但这些地方毕竟是整个北宋最繁华的地带,这里的聚集的都是些有家底的人,他们或许会因为猎奇的原因种植了一批,但均是小面积种植。
而依附于这些人擅长种植的平民,根本就没有土地去种。
没错,这种繁华地区的土地永远不会流落到百姓手中的,那些地方的土地早就被瓜分干净,纵使流通,也只会流通向有钱有权的那部分人手中。
玖宁有想过换个地方再行推广,但这样下来效率实在是慢,她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去推广。
所以,最终她还是把目光放到了宋仁宗的身上,她只能赌一赌宋仁宗的善良,会让他愿意一试。
于是她只身闯了皇宫,并且给宋仁宗看了红薯的产量。
果然,宋仁宗很高兴,当时就要召集朝臣商议粮种推广的事。
玖宁阻止了他,玖宁很清楚这些大臣并不会太过用心的推广这些粮种,或许会有几位大臣会极力推广,但收效肯定不会很大。
至于玖宁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其实很简单,看王安石变法就知道了,虽然现在还没变法,但也就差了几十年而已。
宋朝的政策执行力不太行,她没办法去相信这些人。
所以她说服了宋仁宗,把粮种放置拍卖行进行拍卖,拍卖行会把粮种的事宣扬出去,届时,天下万民都会知晓有这种高产作物存在。
到时仁宗只需把粮种下放至官府,自会有百姓种植推广。
玖宁不是没想过把粮种交到商人手中,只是商人重利,知道其亩产之高,定会高价售卖给百姓,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而且就信誉来说,平民百姓更愿意相信官府而不是商人。
玖宁不知道这种方法会不会成功,但她也只能想到这种办法来推广了。
其实玖宁知道粮种发放下去能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很高。
因为最大的问题根本就没解决,没地种。
但她一介江湖人士没能力,更不愿意去掺和朝堂上的事。
土地兼并这种事,宋朝的官府都不管,哪里轮的她来置喙。
她相信有了这种高产作物,百姓怎么着也多了一些生机。
人是最有韧性的存在了,这里没有种的地,那换个能种的地就是了。
树挪死,人挪活。
红薯和土豆或许不能给百姓带来财富,但总能让他们饱腹活下去。
虽然目前这个作用不明显,但百年之后动乱开始,这两样粮种是真的可以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的。
“这种涉及到百姓的事,是真的很麻烦啊!和官府朝廷打交道更烦人!”
玖宁忍不住感慨道。
这次粮种的事,会成为她和官府之间唯一的交集,以后她再也不想和官府的人打交道了。
等拍卖会结束,她就回逍遥岛,以后她只关注江湖事。
至于功德,想来这两种粮种的推广能给她带来不少的功德,至于其他的,她还是让逍遥派门下的人多开几家善堂,和义诊吧!
积少成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