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多数发达国家航天发展也不顺利,但他们的技术储备就摆在那里,就像是漂亮国,即使没有进步,它也将华夏稳稳地甩在身后。
若是有一个契机,拥有技术储备的大国,更是可能被点燃迎来爆发。
这个契机从前是政治,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带来的也是技术上的快速革新,放到现在,可能就是资本。
资本的注入,带来是更自由、更敢做的投入。
为了稳妥起见而维持现状,维持漂亮的数据,也许5年可以,10可以,但以后呢?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漂亮国的spacex就在尝试,即使他在16年又让f9炸了,但后来连续几年它的载荷量都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
华夏靠什么追赶?
靠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民营火箭吗?
华夏,暂时只能靠国营。
差距不仅仅是看发射成功率而已,那还只是最基本的,落后不丢人,但要清醒地认识落后,差技术就去研究新技术。
因此,创新派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者说,其实创新派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直到新的一代创新派得到了成长,积蓄起了力量,从小小的研究员坐到了领导位置。
这才有了力排众议,06年长五正式批准立项。
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也为了快速追赶,长五采用了95的新技术,摒弃了之前“一箭一构性”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适应各项不同的重大任务——需要满足未来20到30年从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月球乃至深空探测的需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当时的112吨提升至30吨左右……
这样飞跃式的前进,自然会承受前所未有的风险。
甚至被给予了如此厚望……更是将国家不多的投入分去了大半,自然会带来各种非议。
即使如此,以李想为首的这一代人,协同自己学生的下一代人依然顶住了压力,最终排除万难,将长五送上了发射台。
长五第一次的发射成功证明了它的潜力,让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被给予更多厚望的长五b很快同样被送上了发射台。
整个团队,都期待着它的发射成功,这是对他们努力成功的肯定,即使长五的再发射看起来太急,但也没人设想过会发射失败的结果。
不是自信,而是不敢。
无论是更高层的愤怒,还是民众对劳民伤财的指责,随随便便都能将他们淹没。
长五承载了太多。
李莹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更是能看到导师身上到底背负着多重的责任,更明白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
本以为终于到了终点,可万万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万丈深渊。
她看着李想的背影,都觉得这名老人身形佝偻了许多。
作为总设计师,他必然是被追责的第一人。
李莹瘫坐在了工位上,突然捂住了脸,泪水顺着指缝滑落了下来。
“……”池易攥紧了拳头,若是换个地方,他肯定就将李莹一把拥到了怀里。
但现在,不行!
再难受都不行,大家都难受!
不远的食堂餐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晚餐,往日熙熙攘攘的的食堂却空无一人,因为所有人都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
等着庆功的烟花孤零零地堆在门口,再多看一眼都让人觉得悲伤。
李莹也知道这一点,她死死地攥紧拳头,艰难地呜咽:“我没事……没事……很快就好了……”
跟池易一样,她知道还有很多任务都需要她,甚至……可能需要她去带领。
她想着自己的任务,也只敢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