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稳定下来?”叶暗揉了揉眉心,自嘲地笑了笑,“蓝星那边指不定已经在用这些资料了,而我还在这里和破烂设备斗智斗勇。”
他的话虽然轻松,但内心的疲惫却无法掩饰。
自从成功修复量子波动能源中枢后,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整理和优化技术资料上。
他知道,蓝星能否在短时间内利用这些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传输的资料是否足够清晰和完整。
“就当我是一颗螺丝钉吧,卡在这里,不能掉,也不能断。”叶暗叹了口气,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尽管孤独和疲惫时常袭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知道,自己在垃圾星上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蓝星的未来,也是为了那一丝可能的回归希望。
蓝星的科研团队正如火如荼地将叶暗传输的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而蓝星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逐渐感受到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能源供应的逐步恢复让许多停摆的项目重见曙光,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航天领域的重启。
在蓝星北部一片荒凉的工业区内,一座全新的vpec能源站正在试运行。
这是蓝星历史上第一座基于叶暗技术建造的能源装置,也是蓝星走向技术复兴的起点之一。
站长卡洛斯站在主控制室里,盯着眼前的屏幕,监控装置的每一个细节。
能量数据稳定上升,转化效率达到了78,比实验室的初步模型又提高了6个百分点。
“这效率真是奇迹!”卡洛斯喃喃道,眼中满是惊叹。
他的助手莱娜一边调整数据参数,一边汇报:“如果按照这个效率,预计整座能源站可以为北部区域供应至少60的电力需求。这还只是第一阶段,如果进一步优化,或许可以完全覆盖!”
卡洛斯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团队说道:“但我们不能自满。叶暗传来的技术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我们只是刚刚开始吃透它的一部分。现在的一切,还只是个开始。”
能源站的启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突破性的成果,而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因此逐渐恢复了活力。
北部一座小镇上,居民们第一次在夜晚重新看到了稳定的电灯光芒,街道上的灯柱也再次点亮。一位老人望着明亮的夜空,激动地说道:“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我看到灯火比星星还亮。”
孩子们在街头欢呼雀跃,工厂重新开工,停滞的列车线路也开始恢复运行。
尽管距离彻底摆脱能源危机还有很长的路,但人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与此同时,蓝星的航天局内,太空电梯的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推进阶段。局长雷洛亲自主持了一场内部会议,讨论如何利用叶暗提供的技术克服现有的技术难题。
“材料问题依然是我们的瓶颈。”一名工程师在会议上提出,“我们尝试用叶暗提到的‘量子编织金属’技术进行合成,但由于缺少核心生产设备,目前的样本强度还不足以支持电梯的主索结构。”
另一名资深工程师接话:“或许我们可以采取分布式结构,用多条承重索代替单一的主索。虽然会增加建设难度,但至少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开始搭建基础部分。”
“这是个可行的办法。”雷洛点了点头,“但这只是解决了材料问题,能源方面呢?太空电梯的运行需要一个稳定的高效能源源,现有的核聚变技术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我们可以尝试将vpec能源技术应用于电梯的动力系统,”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提议,“目前该能源装置已经稳定运行,如果将其小型化并优化设计,或许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个提议让会议室内的人们眼前一亮。虽然这个方案依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但至少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最终,会议决定立刻着手搭建太空电梯的地面基础部分,同时进行vpec能源装置的小型化研究。
然而,在垃圾星上,叶暗却并未感受到这些变化。他依旧孤独地生活在避难所中,日复一日地整理着科技数据,修复着那些残破的装置。
他并不知道,自己传回的技术已经在蓝星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