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这是近十年来的常态。
尽管蓝星的科技足以改变天气,但由于资源枯竭,气候控制系统只能低功率运作。人们被迫适应极端天气,不再奢望阳光明媚的日子。
周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带着满身的疲惫走出航天局。
街道上的车辆数量稀少,原本忙碌的城市中心变得冷清而安静。
街边的自动售货机大多贴着“能源不足”的标识,仅有几个还能勉强运行。
周衡站在车站等候磁悬浮列车,但车站的广播却传来了失望的消息:
“列车运行受能源限制,预计延迟30分钟。”
“又来了。”周衡叹了口气,找了个长椅坐下。他掏出智能终端,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所有头条几乎都围绕着资源危机和航天局的研究进展。
新闻频道播放着关于叶暗最新技术成果的报道,屏幕上展示了一台新型能源转化设备。
这是根据叶暗提供的数据研发出来的试验品,能够将垃圾星上的废弃能源转化技术部分应用于蓝星的工业系统。
“航天局已完成第一批能源设备的投产,新设备将优先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维持与升级。”主持人的语气带着一丝希望,但周衡心里明白,这些设备的产能实在太有限,远不足以解决蓝星当前的问题。
“缓解能源短缺就像用盆子接漏水,总有接不住的一天。”他低声嘟囔着,手指滑动终端继续翻看其他新闻。
另一个版块上播放的是农业实验室的最新进展。
由于资源短缺,蓝星的大部分农田早已被取缔,粮食供应完全依赖实验室中的人工合成食品。
新闻画面中展示了一种新型合成种子,它的培育原理部分参考了叶暗传回的技术数据,能够在低能耗环境中生长。
列车终于到站,周衡挤上车,回到家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他走进公寓楼,周围的墙壁显得冰冷而破旧。自从温控系统失效后,他的家成了一片寒冷的铁盒。
打开冰箱,里面依然是合成蛋白块和能量饮料。周衡把它们摆在桌上,盯着看了几秒,突然感觉有些疲惫。
他不禁想起小时候,蓝星资源危机还没那么严重时,食物的选择还算丰富。那时的他经常去一家小餐馆吃热腾腾的烤肉,但现在,那些记忆都变得遥不可及。
他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味同嚼蜡的蛋白块,一边点开全息屏想要放松一下。
但屏幕上的内容依旧是一条条关于资源短缺的新闻,或是专家对未来生存的悲观预测。
“再这样下去,连这点日子都撑不住了。”他苦笑着自嘲,却无能为力。
周衡把餐盘收拾好后,走到窗边,俯瞰着昏暗的街道。
楼下的邻居正推着一辆简陋的手推车,从废品回收站回来。他记得,这位邻居以前是工厂的技术员,但工厂因为能源枯竭早已停产,他只能靠回收废品维持生计。
街对面,一个小孩正在跟着母亲寻找食物,他们在废弃的自动售货机旁徘徊许久,最终失望地离开了。
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周衡已经习以为常。资源短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无比艰难,蓝星的繁华不再,只剩下机械的运转与冷漠的生存。
就在这时,周衡的智能终端跳出一条推送通知:“能源实验室最新进展公开——叶暗技术成果推动新能源设备效率提升15。”
他点开通知,屏幕上播放着航天局的最新成果。
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正在利用叶暗传回的技术,开发一种新型能源电池,能够将有限的能量最大化利用。
虽然效率提升不算显着,但这条消息让周衡感到了一丝希望。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叶暗的身影,那位孤身一人在垃圾星上探索的工程师,竟然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找到解决方案,甚至帮助蓝星在绝境中寻求出路。
“如果他能做到这一切,那我们也应该坚持下去。”周衡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