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医院的早晨总是来的比较早,也非常准时。
上夜班的护士们开始挨个地收拾整理房间。一会儿主任、大夫们来了查完房,她们就可以下班了,因此干的格外带劲。
小护士一会儿就收拾到了古兰的房间,看看里面还没有亮灯,就越了过去。
在她这个范围之内,古兰的房间是最好整理的了。由于是一个人的特护病房,又由于古兰现在这个阶段,用药和理疗等都不多了。古兰又是个挺讲究的人,因此她的房间里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有时候忙了,不收拾、不整理也能过得去。所以,小护士也可以抽空过来整理整理应付一下。
等小护士把所有的房间都整理完了,再回到古兰房间的时候,见古兰的房间还关着灯,小护士就想偷个懒,给自己减少一点工作量。
平时她也这样应付过。有时候古兰还会“不用了,不用了的”主动给她卸载,把她拥出来。
已经走过去了,小护士又觉得不大行。以前偷懒都是进了病房又出来的,今天早晨还没进病房呢。再说,古兰的病房里还没亮灯,一会儿主任和大夫来了又不大合适啊。
一想到病房里还没亮灯,小护士又觉得不大对头。忙敲了敲门,喊了一声。没听见回答,就推开门进去了。
小护士进了病房,一边喊着“阿姨”,一边打开灯。
只见古兰还在病床上躺着。忙问道:“阿姨今天偷懒呀,怎么没出去活动活动锻炼锻炼啊。”
见古兰没应答,小护士就上前一边喊:“阿姨,起床了。”一边就掀开了被子。
只见古兰蜷曲着身子侧卧在那里一动不动。
小护士觉得不好,忙上前推了推,古兰还是一动不动。
小护士看见古兰的脸和脖颈通红通红的,连露在病号服外面的手臂和手背也都通红通红的。
伸手一摸,古兰的脸和手臂都烫烫的,凭触觉和一个护士的经验她知道,那是一个吓人的高温。
小护士一看大事不好,先没有声张,忙去把值班医生请了过来。
医生还是很有临床经验的。来到后先摸了摸古兰的额头,又翻了翻眼皮、捏了捏脖颈、试了试脉搏。
然后让小护士给她量了量体温、测了测血压。
问小护士:“怎么发起高烧来了?看看这都烧迷糊了。”
小护士一脸茫然的回答:“不知道啊,刚才我进来整理房间就这样了。”
“昨天用药和治疗没有异常吧。”医生又问。
“没有啊。我们完全是按照医嘱做的。这一段时间的用药和治疗方案都是常规性的,没有什么变化。”
“做完的时候有什么反常症状没有?”
“也没有啊。做完的时候,她还挺高兴的说谢谢我们呢。”小护士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就奇了怪了。怎么会发高烧?而且还烧的昏迷不醒。”医生很疑惑的上前做进一步的检查。
“这个地方怎么像贴过什么似的?”医生忽然指着古兰的额头问。
“是吗?她平时都戴着帽子,我们也没发现她贴过什么呀?”
小护士回答着,也上前看了看、摸了摸:“还真是呢。”
又俯下身子闻了闻:“是膏药。”小护士肯定的说。
“坏了坏了,坏了事了。”医生刚才就怀疑这一点,听小护士也这样说,就确定无疑了。
“先抢救吧。”小护士急了。
医生想了想:“你在这里盯着,谁也不要告诉,谁也不能进来。”说完,急急慌慌地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值班副院长就随着医生赶了过来。
“你们主任呢?”副院长一边赶一边问。
“主任上白天的班。”医生回答。
“告诉他了吗?”
“我给他打过电话了,一会就到。”
“这个病人怎么老是这么让人不得安宁啊。正好好的”说着说着就到了。
进了病房,副院长看到情况和医生在路上汇报的一样。
他又围着古兰转了大半圈,像医生做的那样把该做的事情又做了一遍。沉思了一下,拿出电话:“喂?院长啊。”
“吃饭了吗?不好意思打搅您了。有个事情和您汇报一下。”
很快的,院长、科长、主任们都赶过来了。
古兰的病房里一下子就站满了人。小护士悄悄打量了打量,就和古兰出事那天的阵容一般无二。
看着身边的有关人员们,院长严肃的安排的第一件是控制范围,除了现场的人之外,严禁更多的人知道内情。
“我们经不起更大的风浪和更多的折腾了。再这样下去,这个病人毁了,我们医院也毁了。”院长焦虑不安地说。
然后便安排抢救。
鉴于病人除了发高烧其它的什么症状和反应也没有,院长当场指定主任、医生、小护士负责,推个车子来推着她悄悄地去做各项检查。并吩咐道:“有人问就是说主任的亲戚。”
副院长问:“要不要报案?”
小护士才发现保卫科长这次没来。
“我觉得可能与药物过敏有关。牵扯用药问题,他们来了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多事”院长说完又对主任和医生安排道:“她额头上贴膏药的痕迹要保护好,那是证据。”
又说:“取一点去做化验,看看与我们用的药有没有不相容的成分。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估计大概是这方面的问题。”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都对院长这么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冷静地分析判断、果断周到的安排无比信服。
看一切就绪,一切都按他的要求迅速落实、静悄悄的又是紧张的进行,院长又对副院长说:“你辛苦一下,主任的亲戚得了重病,就由你来带着这个科的医生护士们查房吧。”
“好的。”副院长心领神会的笑了,转身向医生办公室走去。
院长也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不由自主的就取出来那个面罩,端详了一会,叹了口气:“但愿能如我方才判断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