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功劳,都要归功于那个心系苍生的太子!
而这,不过是大秦迈向盛世的开始罢了!
天边飘来一朵祥云,笼罩在咸阳城的上空。 就像是上天在为大秦送来祝福!殿试结束的第二天清晨,晨光熹微。
太子府内,一众监考官围着堆积如山的试卷,面色凝重。这些试卷代表着无数读书人的命运,一字一句都不容有失。
徐太常看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不由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34;依老夫看,这些试卷至少要半月才能批改完。&34;
&34;半月?&34;另一位年长的监考官摇头,&34;怕是要一月有余。这可是殿试,每份试卷都要反复斟酌,不能马虎啊!&34;
其他监考官纷纷附和。他们都是朝中资深的学者,深知批改试卷的繁琐。
就在这时,赢天带着一群黑衣人走了进来。这些人神情冷峻,目光如炬,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杀伐之气。
&34;这些试卷,就交给他们批改。&34;赢天的声音不容置疑。
监考官们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徐太常更是直接站了出来:&34;殿下,这些可都是殿试试卷啊!关系到大秦的人才选拔,岂能&34;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黑衣人,欲言又止。在他看来,这些人分明就是些打手,怎么可能有资格批改试卷?
&34;怎么?&34;赢天挑眉,&34;徐太常是在质疑本宫的决定?&34;
徐太常额头渗出冷汗:&34;下官不敢。只是&34;
&34;既然不敢,那就看着。&34;赢天淡淡道,&34;若是发现有任何疏漏,尽管指出。&34;
说完,他对着黑衣人们点点头:&34;开始吧。&34;
黑衣人们动作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分工明确,动作迅速。一个个试卷在他们手中快速翻动,不时有朱笔记号被标注上去。
监考官们起初是不屑的,渐渐地就变成了震惊,最后是难以置信。
这些的速度快得惊人,但每一道题目的评判都严谨至极。他们对考生的答案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甚至连笔墨间的细节都不放过。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能将不同考生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抄袭和雷同之处!
不到一个时辰,就批改了近千份试卷!
&34;这这简直不可思议!&34;一个年轻的监考官惊呼。
徐太常却仍有疑虑。他随手抽出一份已经批改过的试卷,对着其中一个黑衣人发问:
&34;这份试卷论述&39;安边策&39;时提到六点建议,我且问你,为何给其打了甲等?&34;
那黑衣人目光如电,不假思索道:&34;此考生所论六点,有三点精妙,两点平常,一点荒谬。&34;
&34;其一,提出与匈奴互市,此计确能收笼络之效。但考生只说到了贸易往来,却未提及如何防范匈奴借机打探虚实,此为不足。&34;
&34;其二,建议边境多屯田,可解军粮之困。但未曾考虑到水利灌溉问题,农田如何开垦的细节也语焉不详。&34;
&34;其三,主张选用降将,确有可取之处。但降将心性难测,当如何防范,考生却只字未提&34;
黑衣人条分缕析,分析入微。不仅指出了考生答案的优点,更点明了其中的疏漏之处。
徐太常听得目瞪口呆。这些见解,比他这个老学究想得还要透彻!
其他监考官也纷纷上前考教,结果无一不被这些黑衣人对答如流。有时还能举出古今典故,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34;原来是我们目光短浅了&34;徐太常喃喃自语,脸上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