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一个面容清瘦的年轻人正在默默翻看竹简。他穿着粗布衣衫,衣角已经有些磨损,与周围那些锦衣华服的考生形成鲜明对比。
&34;李兄,紧张吗?&34;旁边同样朴素的读书人问道。
李生将竹简小心翼翼地收起,露出一丝苦笑:&34;有何紧张?为了今日,我已经准备了许多天。&34;
他的目光望向远处巍峨的皇宫,眼中闪过一丝坚定:&34;太子殿下为我们这些寒门创造了机会,之前刻苦读书为明理,现在有机会入朝做官,实现理想抱负 若是紧张了,岂不是辜负了殿下的一片苦心?&34;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只见一辆华贵的马车疾驰而至,车上的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容。
&34;是世家范氏的公子!&34;有人低声惊呼。
范公子从马车上下来,一脸倨傲。他的随从连忙跟上,手中还捧着一个精致的匣子。
&34;听说范公子从小就饱读诗书,这次乡试,怕是非他莫属了。&34;
&34;那是自然,人家可是请了最好的夫子教导&34;
窃窃私语声中,范公子大步流星地走进考场。经过李生身边时,还不屑地瞥了一眼他破旧的衣衫。
李生神色如常,只是握着竹简的手,紧了几分。
这时,铜锣声响起。
&34;开考!&34;
考生们鱼贯而入,每个人都被分配到独立的考房。李生坐下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很快,试题发下。
考场内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34;这这是什么题目?&34;
&34;为何与书上所学全然不同?&34;
只见试卷上写着:
&34;其一:南阳遭遇旱灾,粮食短缺,百姓流离失所。为官者当如何处置?需详述解决之法。&34;
&34;其二:边关将士常年戍守,军心不稳。为将者当如何安抚军心,整顿军纪?需举具体例证。&34;
&34;其三:匈奴虽降,但战后百废待兴。为政者当如何处置降人,使其心向大秦?需论述可行之策。&34;
&34;其四:当今农事之要,在于推广良种。为政者当如何说服农户弃旧种新?需论其利弊。&34;
那些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顿时慌了神。
范公子更是手足无措,额头渗出冷汗。这些题目哪里是在考核四书五经?分明是在考验实务!
他们平日里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此刻一点用处都派不上。
&34;完了完了&34;有人低声哀叹,&34;这些题目,根本就不在书上&34;
但李生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身为平民之子,他走街串巷谋生时,见识过太多的民间疾苦。南阳旱灾时,他就在灾区帮忙赈灾。边关将士的辛苦,他也曾亲眼目睹。
提笔蘸墨,他开始不疾不徐地作答。
殿中,赢天正在翻看着名册。
&34;殿下。&34;一个黑衣人无声无息地出现,&34;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在各个考场都安排了人手。若是发现有人作弊,或是监考官徇私舞弊,格杀勿论!&34;
赢天点点头:&34;好。&34;
这些都是从系统中召唤出来的情报人员,既忠诚又可靠。有他们在,就不怕有人在考试中耍手段。
果然,不多时就传来消息。
&34;启禀殿下,发现范氏公子的随从,企图向考场内传递信息。已当场格杀!&34;
赢天眼神一冷:&34;范氏?呵,看来这些世家大族,还是没有把科举放在眼里。&34;
&34;传令下去,凡是敢在考场上作弊的,不论是谁,一律处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