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当然会去看。”虽然苏欣悦不喜欢梁瑜说话的语气,但她还是回答了梁瑜的话,“我本来以为你肯定是对容铭川抱有善意的,现在看来好像不是这样子。别人说的真没错,你特别的势利,我以前还为你说话。”
梁瑜错过苏欣悦的肩:“我都不知道你以前有这样大的能耐,苏欣悦你以后是打算进娱乐圈么?”
苏欣悦看着梁瑜的背影,跟上不是,回头又不爽。
“梁瑜,你这个人怎么这样!”
梁瑜轻松地转了一个弯,不再理会苏欣悦。
梁瑜不是高傲,容家家大业大,容家的家事她可管不着。再说了,梁瑜哪里还敢去容铭川眼前晃悠,她过去了去听容铭川的“原本”么。她不知道容铭川什么时候可以走出来,但以她浅薄的认识,她过去安慰跟火上浇油似的。
高考是件大事,老家的梁奶奶听着邻居的闲聊,想起了自己远在海城的孙女。
想到孙女也是念高三了。
梁奶奶关心的不是梁瑜考得怎么样,而是问她什么时候回老家。梁奶奶说起梁瑜的初中同学,马上就要成为护士了,以后就是铁饭碗。又说起来谁谁谁家的闺女,每年都能拿钱回来,她感慨现在的女孩子真是争气。
梁瑜听了这些话,就感觉蚊子嗡嗡嗡的。打工挣钱是好事情,补贴家里是有出息,奶奶这些话梁瑜听了不止一次两次。左耳进右耳出的,不能把这放在心上的,也懒得跟奶奶争。
她是知道的奶奶岁数大了,人岁数大了,思维就难以更改。同样一件事,她说过不喜欢,奶奶当时记得,之后又忘了,再提起来就觉得她这个小姑娘太较真。
现在不跟奶奶住在一个屋檐下,梁瑜没必要较那个真,她跟奶奶说填报完志愿再回家,要在学校里填报志愿。
实际上志愿不需要在学校里填报的,有台电脑有根网线就可以,梁瑜没有电脑她可以去学校或者网吧填报志愿,去学校里的话太突兀,去网吧又不够方便。
梁瑜索性去买了台笔记本电脑,买电脑付钱的时候梁瑜觉得肉疼,一下子花出去一大笔钱就看到一台轻薄的笔记本。
梁瑜告诉自己,上大学要用的,早买晚买都是要买的,早买早享受。
网上多的是人超前消费,她只是用一下自己的积蓄。
虽说现在网上流行钱赚了就是为了花的理念,梁瑜的思维还是有点老土冒,她还没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呢。
老家没有梁瑜的家,爸爸的家里连一间房间也是不给梁瑜留的。
那年,梁瑜的中考成绩还不错,市里最好的高中她都进得去,不过过了的择校线,需要另外花钱。
能过市一中的择校线的学生,家里面都会花钱送孩子去市一中。
很少有家庭,会退一步,让孩子去市二中。
一中、二中的教学资源差距摆在那里,每年的重点大学录取率明晃晃的。
为了孩子的好前程,家长咬一咬牙,送孩子进市一中。
梁瑜自己也想去市一中的。
三中的招生电话打到梁智勇那边,梁智勇不仅不想给女儿出市一中的择校费,还打算让女儿去三中念书有奖学金。
如果是去二中念书,梁瑜只会怪自己成绩不够顶尖。
但是说服她去三中,梁瑜就有些难过。
谁不是往好的学校去?
学习这件事,注重的就是一个学习的氛围。
那会儿她就跟父亲吵,说父亲偏心不爱自己。
梁智勇说家里头没钱。
他不是不愿意出钱给女儿念一中,但是他们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小女儿就快念小学,需要在市实验附近有一套房子,她才能够进实验小学。
进了市实验小学,以后是直升市实验中学的。
这个机会,不好错过。
房子总是在涨价,不早点买下来之后更加买不起,市实验附近的房价要八千多一平,哪怕是老小区,但就吃准了要把儿女送进市实验的家长。
付了首付就已经很吃力,要拿出一笔女儿的择校费,梁智勇真的是拿不出来。
他直白跟女儿说家里面没有钱,三中的老师说了,三中也不比二中差的:“在哪里读书,还不是靠个人努力。”
“你自己考不上一中。”
父母总有这样的本领,一件事起初自己心虚,说着说着就成了儿女的错。错在她不够优秀,或者是不够懂事上。
一万多的花销,确实不是一笔小费用。梁瑜为自己争取:“爸,我念一中以后会更有出息,挣更多的钱,钱不会白花的。”
考更好的大学,找工资更高的工作。
梁智勇看着有自己想法的女儿,女孩的目光坚定、期待。
“以后的钱又用不到现在。”女人提醒丈夫,他们要在市实验附近买房子的。
梁智勇跟女儿说:“先这样说,我再想想。”
他要是去在找亲戚、朋友借一点钱,也不是不能够在买房子的同时,让女儿去市一中念书。
……
结果梁智勇不肯出那笔钱。
梁瑜联系了妈妈,妈妈把她接到海城。
后来梁瑜知道梁智勇花了一大笔钱买了市实验附近的房子,异母妹妹进了市实验小学。她想着要是爸妈没有离婚,她小时候是不是也能过上妹妹那样的好日子。
刚知道那个消息的时候,梁瑜是那样想过。
不过,现在的梁瑜没有这样的想法。
她再也不会去做,父母没有离婚的假设。
当时,刚到陌生地方的梁瑜,不适应海城的生活。
到了学校,格格不入的难堪,让她产生了躲避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