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被祁诚听到了会被当成变态痴女的。
朱严言竟一时找不到文字来回答。
“你……观察的蛮仔细的。”
“虽然祁诚学习好,脾气好,人又帅,还和我有不少共同话题……会和我一起逛街……很善良……还……”
孙玖玖声音越说越小,
奶白色脸庞那诱人的红霞颜色却越来越深。
好像水烧开似的声音,也慢慢从她的嘴里呜咽出来。
“呵呵。”
朱严言干笑了两声。
“你就是喜欢他吧?你要不下课问问他,我看他可能也喜欢你呢。”
孙玖玖好似想把脸红甩掉的摇晃着脑袋。
“是朋友!是友……友谊……吧?”
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少女少年身上很常见。
通常表现在男女关系之间,彼此将关系误判。
把本应属于友谊的情感关系……
通过错误的理解或多巴胺分泌反而理解为了爱情。
而这种通过友谊癌变的“爱情”常常无法持久。
因为它并不属于爱情,仅不过是虚伪的“空中阁楼”。
但是孙玖玖是反过来作用的。
她所认为的友谊,
是对于长期接触的男生日久生情的“喜欢”基础上。
她觉得这是知心朋友的社交反馈,
殊不知这是自然界生物天生就有的对心仪异性的不纯向往——喜欢。
这注定是矛盾的交往思维,不是说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不存在的,而是难!
因为生物本身就有对繁衍的向往,这是基因和激素决定的。
和互为单身的异性友善且长期的社交,必然会导致男性的睾酮激素和女性的雌激素过多分泌,
而由此进入“恋爱期”,过后会分泌多巴胺,而进入如胶似漆的“热恋期”。
所以男女之间的友谊想维持下去,要克服激素的影响。
但是人终究是激素生物,被激素控制着情感乃至思维。
而且对于认真交往的男女,友谊变成爱情不也是很好的吗?
看看祁诚,他就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他的眼中爱情不是至高无上的,圣洁的,
而是可以解构的,可以剖析的,是激素的分泌导致的。
所以他可以说:
“我对孙玖玖是友人之上,但非爱情。”
因为,
爱情是相互的。
必须有一人开口,同时必须有一人同意。
如果没有这个流程,哪怕作为人类奖赏机制的多巴胺分泌再多也没用!
而对于祁诚本身来说,他是主动远离“喜爱”这一情感的。
哪怕是和长大后的汐依见面时的心跳加速,祁诚也不会说“一见钟情”这种浪漫的话。
而是更加符合唯物心理学的名词“生理性喜欢”。
但是孙玖玖做不到祁诚这样病态的理性思维,她只是一个迟钝的普通女孩。
这样她的“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最后矛盾会导致思维的混乱……
现在就是后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