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确定返程日期总是提前七八日以上左右,不想回的太匆忙。今天坐火车,明日到家,后天开学,那哪成啊,不行不行。总得慢慢渡过,还得有点适应期。看惯了城市景色,猛又见回熟悉之景,一刹那之间眼睛很是不适应,可又是那么熟悉。一切又回归平常,空气在平淡中慢慢发酵。
提着行李,被阳叔叔送上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口袋里阳母给的几百块也是让存储的私房钱又大大增加。
一到了自己地盘,土生土长的地方,虽豪华比不上其他地方,可就是比所有别的好地方都令人感到有安全感,连呼吸都畅快多了。
一踏进家门,大人都在。邻居是最爱凑热闹的,李文丽的父母和高潮的父母都已到,被要求说说那里的城市,所见所闻,反正这里的人很少知道和亲身亲历过,所以好奇。
于是首当其冲自然是语言。
这也让阳晓光有得说的,耳朵里也听到不少新奇的词汇,炫耀道:“在他们那里一斤不是说一斤,而是呀根”像这样有趣话还有很多,因为猛然接触很奇怪,少听到所以可逗大家一乐。而阳晓光靠这些天的所听便能摸出基本的语言套路。不愧为全国几大方言之一,虽初听起来难受,不比四川,东北那天生带来的就亲近感,可也是与其无异,都是同一个调调,这就要比真正原生态山沟里的话要有容易理解性。
阳晓光什么都能放在心里琢磨,可还是时间短,竟生出对那里深深的恐惧。因为不熟,所以害怕,害怕到那里上学要是不是说的标准话那该怎么活啊。不过还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没有那么的烦恼。
阳父和阳晓光的关系还就是那样,平平淡淡。可是阳晓光才刚回来一两天,通过奶奶才知道爸爸也要走了,是去名市,别的也不再说。
阳晓光只能自己琢磨,按照电视剧惯有套路来想,也许是想最后看我一眼再离去吧,要去她在一起。在一起有意思吗?可还是要。
一个普通的上午,阳父微微弯腰在奶奶的床上收拾行李,阳晓光默默注视着一切。看到衣服和一袋饼干装进行李袋里,别的没有太多,身边响起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叮嘱。装好后,时间也差不多了,要上路了。跟随脚步离开奶奶的房间,父子之间并无过多的交谈,像隔着什么似的。
终于要走了,只见自己的爸爸挥手只说了两个字“走啦。”眼神望着奶奶,像是对自己的妈妈说的,可也同样望了儿子一眼,阳晓光只有原地接受。
奶奶当然是母亲送走孩子的不舍心情,可阳晓光站着,看着一切的发生,不喜不悲,简直就是个路人。
生活依旧,继续大踏步前进。即使没有了爸爸的存在,在阳晓光的生活里也只是少了个人而已,没什么不同,因为阳晓光早已不是原来那么极度渴望,已经无欲无求,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心里则不然,只能逼自己不把一切放在心里,否则真的太受不了。
又回到了原来的冷清环境。
奶奶依旧习惯了早起,一大早就忙活了起来。阳晓光也依旧在放假里放肆,生物钟无情被打破,黑白颠倒。
看似平常,终有一天将打破平静。
奶奶顽疾复发,积压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老年人正处在多病多灾的阶段,奶奶也不能避免的小蛮腰发出了抗议,肩膀也不堪重负,对重物沾不得,刚开始的硬撑换来的结果只能是卧病在床。这病不大不小,可一发作起来是真要命,在床上动弹不得,关键在腰。虽也一直敷药,可一时见效不大。阳晓光看在眼里也无可奈何,不知该怎办。既不慌张也不十分淡定,静观其变。
奶奶过意不去,可身体不允许支撑站起来,对这家中二人的生活有了最大的担忧。阳静可是也很多去处,放了假在外面跟着自己的父母玩还没回来,
奶奶一出事,膝下三个儿子是该发挥出作用了。大儿子忙,抽不出时间,派出媳妇前来慰问一下即可。二儿子失去踪影,不在阳市,老人也不想去影响。三儿子同样如是,派出媳妇慰问,并联手支付医药费用,去阳市的医院看,这就比阳镇高了一个档次。
这也惊动了亲家方面,小姨和姨妈也及时赶到,并及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吃饭问题。
小姨是阳晓光接近最多的,一是印象里接触妈妈却没小姨多,心里有种特别的亲近之感,可又无法言说。姨妈接触的虽少,可也是亲人中的不多的一份。
小姨和姨妈在奶奶刚卧病在床的这天中午就及时赶到,电视里正播放着郭德纲阎学晶演的喜剧小房东,却笑不出。小姨对姨妈的出招是反正你也要喝别人的喜酒,不如带一份出来。姨妈左右为难,抹不下面子。阳晓光听着也左右不是滋味,只能静观其变。
中午,蝉声为鼓噪的闷热阳光添加一份别样光彩。姨妈叫阳晓光来至房间外,偷偷掏出五十块钱递来,口中还小心嘱咐道别告诉你姨夫。
阳晓光接过后只是嗯嗯以示答应,目视姨妈离去,消失在眼里。
小姨主动担起了责任,带上阳晓光骑着电动车便向市场驰去。距离在平时徒步来看还不算特别远,可有车的助力,大大缩短了时间。阳晓光跟在后,在小姨的带领下在这一长廊的摆卖下买菜。豆腐干拿在手,小姨不时询问起阳晓光喜欢吃什么菜。
阳晓光很喜欢这种感觉,有一种悦耳的声音飘然进入,并有人会来关心你喜欢什么。而阳晓光的反应不出意料,又说起了那句口头禅“随便”。其心里肯定有什么,可就算有什么也轻易难说出来。在小姨的不多追问下,阳晓光还是透露出了心中所想。对牛肉的滋味依依不舍,这还是托小姨的福吃到的,可平时连猪肉都很少吃到,自给自足。牛肉啊!阳晓光还是有所顾虑的,怕太贵了。
买下牛肉,其价格自然比猪肉多出不少,小姨又买了点便鸣金收兵。尾烟飘起,扬长而去。
来到另一场景,回到家中厨房里小姨大展厨艺,不同于阳市的煤气,换蜂窝煤也样样在行,毕竟小姨也是在这片土地出生的。不出一会儿几道香气喷鼻的菜便新鲜出炉,小姨也特地做多点,临行前不免叮嘱明天再热着吃,等放长假就来接你去玩啊。
食终于有了着落,支撑了两天,第二天热了放在阴凉处的剩菜。这阳晓光就在所不辞了。炒菜不会,可热菜难不倒谁,反正蜂窝煤到时间换一个就可以保证火的延续,再把锅一架,放油,炒一炒,搞定。
这一次危机一出,左右双方,阳父阳母的兄弟姐妹都统一口径说道:阳晓光你长大了,照顾奶奶的任务就交到了你的身上。
阳晓光也心有所感,奶奶身边只有自己,阳晓光你不长大的话还能怎么办。邻居也也所来到看望,重复以上之话。是啊,长大了,我阳晓光早已长大了。阳晓光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倒是越发自我肯定,眼眉之中都透露出一种信息。于是乎,另一种生活正式开始。帮奶奶的手臂活动是必不可少,也会把毛巾温水浸过之后拉过衣服,伸进奶奶背里。
开学之日一天天临近,阳晓光心里也越发着急,倒不是碍于上学的事,而是时间久了,这个病?心怀不安,只能期待与祝福。
好在奶奶在贴药膏和吃药的双重作用下也渐渐好转,病拖的时间并不长,多谢老天爷保佑,眼看就能下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