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沈清欢就醒了。昨夜发现的那些信件让她睡不安稳,她起身走到窗前,打开那叠泛黄的纸张又看了一遍。
“小姐,您醒这么早?”小红端着铜盆进来,“我去给您热早饭。”
“不用了。”沈清欢把信件收好,“去把巧儿叫来。”
巧儿是醉仙楼的老人,在那里干了十多年。前几天沈清欢收了醉仙楼,她主动来投奔。
不一会儿,巧儿就来了。她四十出头,脸上带着几道皱纹,穿着灰布衣裳。
“小姐找我?”
“巧儿姐,你在醉仙楼干了这么多年,可知道地窖在哪?”
巧儿点头:“知道,就在后院的柴房下面。不过那地窖五年前就封了,钱掌柜说是进了老鼠,用不得了。”
“带我去看看。”
三人来到醉仙楼后院。天刚蒙蒙亮,街上还没什么人。
柴房里堆满了木柴和杂物,地上铺着厚厚的灰。
“地窖入口在这下面。”巧儿指着角落里的一块木板。
沈清欢让小红去找来两个伙计,搬开木柴,掀开木板。
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地窖里黑洞洞的。
“拿火把来。”
小红递上火把,沈清欢接过来,顺着木梯走了下去。
地窖不大,四壁都是青砖,角落里堆着一些破旧的木箱。
“这些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巧儿摇头:“不知道,五年前封地窖的时候就在这了。”
沈清欢走过去,用力踢开一个箱子。箱子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层厚灰。
她又踢开第二个、第三个,都是一样。
“奇怪。”巧儿说,“当年明明说这些箱子里都是坏掉的餐具。”
沈清欢蹲下身,仔细检查箱子。忽然,她发现最角落的一个箱子底部有些不同。
那箱子看着和其他的一样破旧,但木板的纹路略有差异。
“把这个箱子搬出去。”
两个伙计合力把箱子抬到院子里。沈清欢用铁钎撬开箱底,里面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不深,放着一个铁盒。
“这是”巧儿凑近看。
沈清欢打开铁盒,里面是一本发黄的账册,封面上写着“醉仙楼账目”几个字。
她翻开第一页,上面记着五年前的收支。
“小姐,您看这个。”小红指着其中一笔,“这里写着"支出银票五千两",可是没写用途。”
沈清欢又往后翻,发现类似的记录还有好几笔,加起来足有两万多两。
而在最后一页,潦草地写着几个字:“银票已存入地窖,请按计划行事。”
“这就是当年赵明德让王掌柜藏的银票。”沈清欢合上账册,“只是现在银票已经不在这了。”
“那会在哪?”
“自然是被赵明德拿走了。”沈清欢冷笑,“他让王掌柜把银票藏在这,等风声过了再取走。
这样既能栽赃给沈家,又能全身而退。”
巧儿叹了口气:“难怪当年沈家会破产,原来是被人算计了。”
“巧儿姐,你在醉仙楼这么多年,可还记得当年的事?”
巧儿想了想:“记得那年冬天,赵大人常来醉仙楼。
每次来都是王掌柜亲自招待,还把二楼雅间清空,不许任何人上去。”
“二楼雅间?”
“对,就是现在的芙蓉阁。”
沈清欢站起身:“走,去看看芙蓉阁。”
芙蓉阁在醉仙楼二楼最里面,是最大的雅间。
推开门,一股陈年的霉味扑面而来。屋里的桌椅蒙着厚厚的灰,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字画。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用了。”巧儿说,“钱掌柜说是风水不好,一直空着。”
沈清欢在屋里转了一圈,突然停在一幅字画前。
那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层峦叠嶂的远山。
“小红,把这幅画取下来。”
小红踩着凳子取下字画,墙上露出一个铁盒大小的凹槽。
“果然有问题。”沈清欢伸手进去摸了摸,“这里应该也藏过什么东西。”
“小姐,你看这个。”巧儿指着凹槽旁边的墙砖,“这块砖的颜色和其他的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