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赵伯凑过来,“茶叶都快不够了。”
沈清欢扫了一眼堆满茶叶的柜台:“去库房,把所有存货都搬出来。”
这时,一个穿着绿色褙子的女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把团扇。
这是青楼的老鸨杨妈妈,专门给达官贵人介绍姑娘。
她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女子,一个穿红色衣裙,一个穿粉色衣裙。
“杨妈妈。”沈清欢迎上去,“您也来了。”
杨妈妈摇着团扇:“沈掌柜开业,我怎么能不来?
这两位是春花和秋月,都是新来的姑娘,专门来给您捧场。”
春花和秋月向沈清欢行礼。沈清欢让人把她们领到二楼,和杜若坐在一起。
杜若停下手中的琴,春花拿起琵琶,秋月取出箫子,三人合奏起来。
楼下的客人都抬头望着,有人叫好,有人鼓掌。
杨妈妈笑道:“沈掌柜,您这生意可真红火。”
“托您的福。”沈清欢说,“今天多亏有杜若她们助兴。”
杨妈妈压低声音:“听说沈明玉那丫头气得摔东西?”
“是吗?”沈清欢笑了笑,“我倒没听说。”
“可不是。”杨妈妈说,“她让人来打听您这边的生意,听说一上午就卖了六百多斤茶叶,气得砸碎了好几个花盆。”
正说着,又进来一个人。是城北布庄的老板娘陈氏,五十多岁,穿着藏青色褙子,手里拿着一个小荷包。
她一进门就说:“沈掌柜,给我来二百斤碧螺春。”
沈清欢笑道:“陈掌柜要多少,我给多少。”
“我听说董老爷订了三百斤,我怎么也得跟上。”
陈氏说,“对了,沈掌柜,这茶叶能便宜点不?”
沈清欢说:“今天开业,所有茶叶都是八折。”
“八折?”陈氏眼睛一亮,“那我再加一百斤龙井。”
这时,小玉跑过来:“掌柜的,外面又来了好多人,都说要订茶叶。”
沈清欢看了看天色:“让他们都进来,今天的茶叶,卖完为止。”
店里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抱着茶叶往外走,有人排队等着付钱。
二楼的琴声还在继续,春花和秋月的歌声飘了下来,引得路人驻足。
这时,一个小厮急匆匆跑进来:“掌柜的,不好了,沈明玉来了。”
沈清欢站在柜台后面:“让她进来。”
沈明玉穿着浅绿色褙子,头上戴着一支金钗。
她一进门就看见满屋子的客人,脸色顿时变了。
“姐姐这生意可真红火。”沈明玉笑得勉强,“我也来捧场。”
沈清欢说:“妹妹要买茶叶?”
“买。”沈明玉说,“我要五百斤龙井。”
店里的人都看着她。沈清欢笑道:“妹妹想买多少都行,不过得先付钱。”
沈明玉咬着嘴唇:“我现在没带那么多银子。”
“那真不巧。”沈清欢说,“今天的规矩是,付了银子才能拿货。”
沈明玉的脸色更难看了:“姐姐这是存心为难我?”
“妹妹说笑了。”沈清欢说,“这是规矩,谁来都一样。”
沈明玉站在那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这时,门外又进来一群人,都是来买茶叶的。
沈明玉看了看,咬着牙转身走了。
“掌柜的。”小玉跑过来,“我看见沈明玉上了马车,往城南去了。”
沈清欢说:“让人跟着她,看看她要干什么。”
天色渐暗,店里的客人才慢慢散去。小玉拿着账本过来:“掌柜的,今天卖了一万二千两的茶叶。”
“不错。”沈清欢说,“让人把店里收拾一下,明天还要继续。”
这时,王五回来了:“掌柜的,沈明玉去了趟茶行会,和徐世泽说了好一会话。”
沈清欢冷笑:“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
夜色渐深,茶铺终于安静下来。沈清欢站在二楼的窗前,看着街上的灯火。
杜若收起琴,走到她身边:“掌柜的,今天的生意可真好。”
“杜姑娘的琴声功不可没。”沈清欢说,“改天再请你来。”
杜若笑道:“掌柜的说笑了,我倒是想来听听沈明玉他们要使什么手段。”
“无所谓。”沈清欢说,“来多少,我接多少。”
杜若告辞走了,沈清欢还站在窗前。街上的人渐渐少了,只有远处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
她转身下楼,看见桌上摆着一包茶叶。这是今天最后一包龙井,茶叶的香气还在店里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