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第五策,精兵简政,实行预备役。
淘汰了一些老弱,或用不到的军兵,大幅缩减的军兵,作为预备役备战。
像大部分内地郡县,规定常备守军不能超过一定数量。
反正这些地方常年没什么战事,即使有战事了,这些人也不顶用,都是送菜的料。
同时也将主力骑兵和主力步卒进行了精简,骑兵保持在十五万左右,步卒也保持在十五万左右,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这样大大节省了将军府的财货支出压力。
卸甲还田的军卒,既能从事生产,作为预备役,也可随时归队杀敌,一举两得。
司马懿第六策,更新装备军械。
区分和改良了各军种的军甲装备,把好用实用的武器增加,作用不大的淘汰。
统一军甲,制式武器,统一装备,统一旗帜。
更新装备后,整个汉华军都浑然一体,增加了凝聚力和认知度,新装备到手,更加精良,铠甲更加合身。
再就是给各军步卒调剂了少量战马,保证每军都有一支突击骑兵,百人或千人不等,提高步卒的整体战斗力。
保证每军,都有一支装备精良,能打硬仗的骨干营,以便有尖端力量,快速攻坚;
此举大大提高了各军的战斗力,随便拉出一支来,都能打硬仗,看得刘华频频点头,心花怒放。
司马懿第七策,调整各军种的待遇,建立抽查制度。
根据各军情况,制定了战时和闲时的军饷待遇标准,激发了各军战斗的积极性,想多挣钱,就去战斗,打仗不吃亏。
还成立专门机构,不定时随机检查各军军饷发放情况,杜绝将军们吃空饷的现象,一经发现,立即严惩不贷。
司马懿第八策,规范奖惩标准。
司马懿特意强调,任何人,包括小主,不得超过标准,随意找由头奖罚,以免挥霍钱财。
此举,主要是给小主刘华定的,杜绝了像刘华这种,脑门一热,不看军功大小和形式,全凭喜好,找个由头,就大肆撒钱奖赏的情况发生;
也杜绝了像刘华这种,赏罚不明,钱花了不少,但效果不咋地。
造成全军经常过苦日子,没钱了就厚着脸皮,给大家画大饼、空许愿、集体啃窝头的情况发生;
搞的刘华很不高兴,埋汰谁呢这是,到底谁是主人啊。
凭啥我有钱了,还不能奖赏属下,奖赏还得按你规定的金额来。我自己的钱,我还不能做主了,啊忒。
小崽子感觉自己被欺负狠了,拎着小宝剑就要给司马懿放血。
好在是,老狐狸识大体,好一阵安抚,才拉着小崽子勾栏听曲去了。
最终,这条军规,险之又险得保留了下来,得到全军将士赞许。
司马懿第九策,抚恤伤亡。
完善了汉华军伤残和阵亡者的抚恤制度,根据伤亡程度不同,抚恤和补偿也不同。
此规定很详细,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将军府司马亲自督办,极大缩短了补偿时间,公开透明,公平而高效。
使汉华军人人信服,各军将士,看到了自己受伤不会白挨刀,打残了有人供养,阵亡了家人也能得到抚恤,再无无后顾之忧,奋勇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