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朝议
别看张斐只说了一句喜欢吃东市的醪糟鱼,让老太监叫人准备下,这就是再告诉老太监,自己不跟他见外,大家是自己人。
小太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老太监一定能品味出来。
张斐一大早到了大理寺,半个上午就处理了不少事情,顺便还审核了两份卷宗。
而在紫微殿的早朝上却是热闹得很,整个朝堂上的议论声就像是菜市场一样的热闹。
皇帝冷冷的看着众臣们在那里议论纷纷,也不说话。
自从无德将他的旨意在朝堂上宣读之后,朝堂上就乱了套。
有人反对他让张斐认祖归宗,有人不置可否,有人在看热闹,唯独没有人支持他这个皇帝的决定。
众人一番议论之后,一个御史走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张斐出身不正,陛下不能让他认祖归宗,这样有损皇家的颜面,也有损朝廷的颜面。”
所有人都看向那个御史,虽然大家心里对这件事都不怎么支持,但是没人愿意先出头而已。
中书省中书令苏步青还在牢里关着呢,而且彻查苏家之事已经结束了,大家最关心的是苏步青的结局如何,因为这关系到朝堂上苏步青一脉势力的走向。
至于皇帝要让大理寺少卿张斐认祖归宗,那是皇帝自己家的事儿,皇帝自己决定就好了。
何况皇帝的旨意都宣读了,这就不是在跟大家商议,而是通知大家而已。
此时这个御史居然反对皇帝让张斐认祖归宗,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要看看这个御史能闹出些什么来。
皇帝笑了笑,说道;“张斐的母亲是宫中的女官,是有品阶的,他的父亲是朕,怎么就出身不正了?”
“陛下,张斐不是出生在皇宫之中,而是在四叶城。”那个御史说道;“谁能保证他是陛下的血脉?”
皇帝冷笑道;“他是不是朕的血脉朕很清楚,这一点你不用怀疑。”
“如何证明?”那个御史大声问道。
皇帝睨了他一眼,说道:“朕身边的老奴白先志一直跟在张氏身边,张斐自出生之日起,白先志未曾离开张斐半步,直到他长大成年。
你以为张斐真的就脱离朕的视线了吗?告诉你们,朕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四叶城,关注着朕的儿子。
宫中风水不好,不利于朕的子女成长,朕将他放到偏远之极的四叶城去,这才健康的长大。
如今朕要他认祖归宗,这是朕的家事,跟你们说一声,就是让你们重新认识一下张斐的身份而已,并不是征询你们的意见。
冯御史,这事儿不是你能管的。”
那个御史仰着脖子说道;“陛下,皇帝无家事,皇家之事都是国事。”
“国事?”皇帝冷笑一声道:“好,那朕就跟你说说国事,朕问你,朕是不是大梁的皇帝?是不是一国之主?”
那冯御史说道;“陛下自然是一国之主,是大梁的皇帝。”
“既然如此,朕以皇帝的名义告诉你,张斐是朕的血脉,朕要让他认祖归宗,你觉得有错?”皇帝的声音越发的冷了。
冯御史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张斐出身不正。”
皇帝横了冯御史一眼,转头对同平章事于谦问道:“于谦,这事儿你怎么看?”
于谦早就知道皇帝会问到自己,因此他早就在心里想好了应对的话,于是忙说道;“陛下,臣以为只要能确定张斐是陛下的血脉,让他认祖归宗也是对的。”
皇帝一看于谦果然会来事儿,即刻就高兴起来,语气一下子就缓和下来,说道;“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张斐就是朕的血脉。”
于谦忙说道;“既然陛下说没问题,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大梁的三驾马车搞定了一驾,皇帝又看向关潮海,问道:“关卿,你怎么看?”
关潮海看了于谦一眼,说道;“臣跟于章事的意思一样,只要张斐是陛下的血脉,那么认祖归宗也是应该的。”
关潮海为人正直,他心里还是支持皇帝让张斐认祖归宗的,他也想这大梁的江山交给皇帝的子孙比较好。
而且只要确定了张斐的身份,那么别人就没有理由再争皇位了,这样大梁也会少了很多的纷争。
历史上为了皇位杀得血流成河,以至于民不聊生的事情太多了,关潮海不想大梁再上演那一幕。
因此他在于谦支持了皇帝的决定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皇帝很满意,又看向郭沾,问道:“郭卿,这事儿你怎么看?”
郭沾走出来,施礼道:“陛下,臣认为张斐是否认祖归宗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是李氏一族的族长,您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家事。
臣不认同冯御史说的皇家无私事的说法。
皇家也是家,既然是家,那就有家事,家事国事还是要分开的比较好。
陛下处置家事,只要不影响到国事,那就无所谓。”
郭沾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那就是他支持皇帝的决定。
皇帝笑了笑,高声说道:“好了,这事儿不必再议了,这是朕的家事,朕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于卿、关卿、郭卿,下月初三朕要在太庙祭祖,同时让张斐认祖归宗,你们三人前来观礼吧。”
于谦和关潮海和郭沾三人忙躬身施礼应是。
皇帝看了一眼冯御史,突然说道:“冯御史,你在朝堂上也有些年头了吧?”
冯御史浑身哆嗦了一下,忙说道:“是,陛下,臣在朝堂上也有七八年之久了。”
“七八年了。”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时间着实不短了,也算是劳苦功高了。
均州郡守马从良丁忧,如今均州郡守一职空缺,你即日便去均州担任郡守吧。”
冯御史像是傻了一般,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忙跪倒在地,叩首说道:“是,臣多谢陛下。”
别人也看傻了,这个冯御史明明是得罪了皇帝啊,皇帝怎么倒给了他一个肥缺啊,那可是郡守啊,一方土皇帝,比在朝堂上当一个御史要强上百倍啊。
冯御史这是因祸得福吗?
冯御史心里也是乐开了话,这个鬼穷御史他早就当够了,如今弄了一个实缺在手,这还真是因祸得福了。
三年清郡守,十万雪花银,这是要发财的迹象啊,冯御史在心里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