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一个月过去了。
马上年底考核,陈瑜忙着准备各种资料,等领导下来检查。
听张姐说,新来的李所长是个非常尽职尽责的人,每天带着派出所的兄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除去来办身份证的,后勤就两个人,大厅留两个人,其余人都出去了。
陈瑜待的综治办也负责信访维稳,群众反映问题,也要走访。
所以陈瑜以为不用再跟李泽林打照面,结果接下来半个月,陈瑜一直跟着他们一块儿下村。
“老人家,你确定砍你的人是你姑爷吗?”
李泽林坐在一张木凳子上,用普通话询问对面的老人,老人估摸六十来岁,左手臂上缠着绷带,两个民警坐在一边,陈瑜负责记录。
“除了他还有哪个,一喝酒醉就发疯,我让我姑娘在家里多住几天,他就不得了,拿起杀猪刀就砍我,要不是我躲得快,手都被砍下来。”
受伤的老人一脸愤怒。
老人的女儿就在一旁,李泽林又问她:“你丈夫平时也这样吗?”
估计是从来没见过这么英俊的男人,那女人愣了一会儿,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平时不这样,喝了酒才发酒疯。”
“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没有,只是会骂人,这次没想到他会动刀子。”
“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们直接办理离婚。”李泽林面无表情说道。
陈瑜和两个民警都愣住了,他们还没说话,那个老人家立刻说道:“离什么婚,他们离婚了,两个娃娃咋办?”
陈瑜见那个女人不说话,估摸也没想着要离婚。
“要是对方喝醉酒再次闹事,你们的生命安全是没有保障的。或者我们把他带走……”
李泽林还没说完,那老人挥挥手,
“算喽,都是一家人,他平时挣钱都把工资交给我姑娘,也疼两个娃娃,你们走吧,我不反映了。”
见对方不再追究,李泽林起身,几人离开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一点没说错。”开车的王哥说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咱们已经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他们吧。”陈瑜说道。
李泽林坐在副驾驶上,一直没说话。
红油村是所有村子中最远的,开车要四十分钟,偏偏这里反映事情的村民也是最多的。
来到下一家,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看见警察就说问题,陈瑜没太听懂他说的什么,李泽林更是一句没懂。
幸好还有王哥和刘洋,王哥干了十几年民警,对当地的村话他都听得懂。
原来是红油村扶贫搬迁,老人家没有分到房,王哥跟他解释道:“老人,你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都在外面打工,房子也是起好的三楼平房,不符合条件。”
那老人瞬间激动了,骂骂咧咧说了一堆,陈瑜大概猜测,他说那是他儿子的房子,不是他的。
类似这种走访,陈瑜一行人走了一周,都开始身心俱疲,陈瑜看李泽林倒是没有什么疲惫感。
这几天下村,李泽林体恤属下辛苦,一直请大家下馆子。
就算陈瑜是个吃货,乡镇上能吃的就那几样,他也会腻味。
李泽林除了吃不惯辣,也不怎么爱吃米饭,北方人主食都是面食,这个陈瑜很清楚,他记得自己的北方室友主食只吃馒头和大饼。
他看陈瑜一直吃米饭,就觉得陈瑜吃不饱,陈瑜反而觉得那些馒头、大饼才吃不饱。
毕竟在学校待了四年,陈瑜承认北方的面条馒头确实比南方好吃,有种麦香味,而且面条也很劲道。
毕业后,陈瑜和一个要好的室友租房子,跟他学过包饺子,擀面条。
吃饭的时候,陈瑜见李泽林都没怎么加菜,鬼使神差说了一句:“李所,要不去超市买些面,回去擀面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