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怎么一支部队?
左哨官兵离开之后,楚辰则跟着谭钟麟进入巡抚衙门。
“抚台大人,这是周家承诺的疏浚白公渠的二十万两,请您收下。”
楚辰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送钱!
谭钟麟似乎也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谭钟麟还是郑重的接下银票,让手下将银票收好。
因为这银票,关系着白公渠的疏浚,也就关系着陕西百姓的农桑大事!
“楚辰啊,你与周家很熟么?怎么看你茶道大会之时为周家奔走,现在周家又通过你将银票送来?”
谭钟麟其实早就看出楚辰与周家关系不一般,尤其是周莹。
楚辰也毫不遮掩,他的目的就是这样!之所以把他和周莹的关系表露的这么明显,是想靠自己的一点影响力,让周莹以后的路能够顺利一些!
于是,楚辰将周莹救他一命,以及金花茯茶制作一事详细叙述了一遍。
“很好,知恩图报,何况是救命之恩,你做的不错。”
谭钟麟对于楚辰报恩之事也是心生肯定。
楚辰看谭钟麟心情不错,于是暗下决心。
他知道谭钟麟对于变法之事其实是不赞同的,也就是传说中的顽固派。
但是谭钟麟又是勤政爱民的,因此只能从百姓的角度来出发。
“抚台大人,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哦?何事?”
“在下与周家想要来办缫丝厂。”
“这是为何?”
“抚台大人,您应该知道,近几年外国洋布洋纱疯狂涌入,现在已经严重冲击了咱们本土的手工纺织业,特别是缫丝业,已经开不下去了。”楚辰表现得痛心疾首。
不过谭钟麟对于楚辰的这个话却是认同的,通过他任巡抚这几年,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
看谭钟麟有意动,楚辰继续忽悠:“外国洋纱洋布因为使用机器生产,不光产量大,质量也好。现在只有我们也开办纺织厂,我们陕西棉花资源丰富,非常有利。来办缫丝厂,陕西养蚕者众多,不用把生丝低价出售,造出绸缎价格更高。”
“开办企业可以说利国利民,好处有三。”
“一是解决人力问题,很多被洋布洋纱冲击导致无处赚钱的百姓可以赚钱养家,不至于出现大规模流民。”
“二是提高税收。采取官督商办之法,工厂规模越大,生意越多,则税收越多。即使接下来几年出现大旱,府库充裕也可救济灾民。”
“三是不甘落后。这开办企业是顺应工业革命之事,据我从浙江上海得到的消息,李鸿章李大人即将创立上海织布局,而左宗棠左大帅有意创办兰州织呢厂。如果陕西也可以顺应潮流,开办工业,未来史书上,也定然会有此一笔啊……”
楚辰说的三个好处,每一点都直戳谭钟麟的心窝。
解决流民,充盈府库,青史留名。
这是每一位官员所追求的,他谭钟麟又何能免俗?
而且,他还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
“你这兔崽子,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怎么挠我的心窝窝?”
看见谭钟麟跟自己开玩笑,楚辰知道事成了!
又经过一系列的商讨,开办工厂一事算是初步定了下来。
见事情解决了,楚辰不再过多逗留,他还要回去安排出发事宜,便告辞离去。
楚辰走后,谭钟麟在房间里负手而立,沉默了很久。
“克虏啊,你怎么看这楚辰?”
吴克虏很是意外,抚台大人突然这么问自己?
他也是一头雾水,猜不透大人的想法,只能实话实说:“楚辰单从练兵上说,是绝顶人才。
而他带的左哨官兵,为百姓救火不侵扰百姓,想必也是楚辰教育的结果。
从这两方面看,楚辰不光有能力,人品也是不错。”
谭钟麟点了点头。
他以前觉得楚辰是一个满心热血的一介武夫。
可从现在看来,单用武夫一词形容楚辰,并不确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