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日的演武和一夜的交心,左哨官兵第二天又恢复了之前的时间安排,并没有因为前一日的放纵而影响操练。
当所有人集合完毕之后,楚辰宣布了人员调整计划。
“兄弟们,一个月的操练结束了,下面我宣布一下左哨的调整……”
左哨一百二十一人,成立四个排建制,每个排设排长一人。
排内分三个队,每队十人,设对长一人,副对长一人。
每队内部划分三个战斗小组。
这是楚辰将后世的三三制融入到左哨中去。
现在这个时代的战斗,特别是清军,大多数还延续着前装线膛枪时代的枪毙队形。
枪毙队形,最典型应用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由于前装线膛枪射速太慢,为了提高发射的连贯性,三排士兵分别站立,第一排射击完毕后换第二排,循环往复,保证射击不间断。
但是现在过时了!
如左哨的毛瑟m1871等后膛枪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射速。
以前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战斗。
现在欧美各国开始慢慢采取散兵线战术!
也就是人员不再聚集排列在一起,而是分散开来,充分发挥人多枪快的优势。
三三制就是散兵线战术的升级版!
人与人,班与班,排与排,可以互相掩护进攻,而又不至于单位太多无法指挥。
楚辰第二方面的考虑,是将各排职能划分。
一排更改为侦察排,排长马大彪,负责战斗时的前出侦察警戒,捕俘偷袭等特殊任务,类似于特战的样子。
二排三排为步兵排,排长分别为余鸿乐和江辰安,负责正面进攻任务。
四排也作为炮兵排,排长崔成。等到有了类似于劈山炮之类的火炮,主要由四排操作,对另外三个排进行支援。
第三方面是根据人员长处重新分配。
通过前一天的演武,左哨官兵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有了细致的了解。
将近距离拼刺成绩好,负重奔袭快的人员划出一部分归入一排。
二排三排作为战斗的主力,将射击成绩比较好的人员划入,并在每个班设立狙击手一名,由演武成绩前几名担任。
并规定以后每年都会组织射击的演武,狙击手由射击成绩最好的人员担任,其饷银比其它人要高。
将力气较大以及比较机灵会计算的人员划入四排,为将来操作火炮做准备。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虽然说左哨官兵的人数并没有增加,但是根据个人特点和优长重新划分之后,使得战斗机的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楚辰望着调整之后的队伍,其整齐程度已经与后世的军队相去不远了。
而经过一个月的夜校教育,这一批人的思想认知更是与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码他们知道了为谁而战!
那就是为百姓,为华夏民族!
而非是为了皇帝,作为朝廷的鹰犬。
这支队伍将是火种!
未来引发燎原大火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