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了,原本还想攒着的人也怕将来政策变化太大,先把东西买了再说。
“这东西好模仿得很,别人家没有吗?”夏黎觉得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道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容易发财,但是这抓螃蟹的技术也不是那么难学,看到有人发财,模仿了去不就成了?
傅明晖笑了:“这得多亏了你啊。”
夏黎不解,“就算我建议你们早点把废品站的报废自行车都买了,也不可能真把全城的旧自行车都买了吧?”
京市又不是云城,这么大一座城市,能有多少废品站啊,他们还真能全都收了不成。
傅明晖道:“确实能收的都收了,没收的他们也学不来。”
说到这,瞧了瞧婴儿床里正在呼呼大睡的女儿,确定声音没吵到她睡觉才接着道:“你同学弄的那些洗调剂、清洁膏还有油漆什么的,别家都没有。”
“都是二手的,我们卖的五成新也能弄成七八成新的模样,人家五成新的弄出来跟个三四成新差不多,根本就比不过我们。”
在废品站待久了肯定看起来就跟破铜烂铁差不多,夏黎一开始就想到了要清洗、喷漆。
这时候很多人买自行车是为了结婚,二手的也能行,但至少看起来要能凑合才卖得起价钱。
从系统买得找借口,但是她可以把配方弄出来让宁华帮自己调配出来,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没想到这还成了他们的独门秘方。
清洁剂是化工厂调配出来的,油漆则是在系统买的,不过跟有出处的东西混在一起,自然也就认为是化工厂那边来的。
况且做这样的生意本就是高风险,合伙的也不会问得那么明白。
自行车赚钱,收音机赚得更多。
比起自行车几个轮子看起来多少还能有点用总能处理出一点钱儿,一般人修不好的收音机处理起来就真没几个钱。
基本都是舍不得丢,但留着又真没用,肉痛的几毛钱就处理了。
修好了,弄干净了,卖个10来20块钱也没多大难度,要是牌子好,样子新甚至能卖3、40块钱一台。
走街串巷一圈,比自行车好脱手。
夏黎将钱数了一遍,“你们这是请了人修车、卖货啥的?”
不然他们两个人就是累死也弄不出这么多钱来。
傅明晖道:“人都是廖忠请的,拆件、清洗、拼装、兜售都是他请的人,我就弄那些清洁剂、配件和质检,自行车上牌是王晔弄的一辆车给他5块钱,扣掉成本,赚的钱我和廖忠五五分。
对了,本钱我和他一人一半,场地是我们家出的。”
亲兄弟明算账,他的本钱还是处理了一些小黄鱼得来的,这钱得算清楚。
夏黎给他的金属探测仪是也弄了些意外之财。
不过大城市的人和小县城的人明显不同,废品站的人都更有经验,收了什么废品都会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摸一遍,除非有看不到的夹层,否则也很难不被找出来。
这那东西的主要能力是找金银,玉石古玩字画啥的也没声响,所以能捡的漏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