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还要归功于于心月这个小机灵,都是它跟柳青青传授的经验,让她不管听到那些女人谈论什么话题,“嗯嗯嗯”的点头就行。
要不就捧着对方,说对方都是对的,反正顺着她们夸她们、就绝对没错。
人嘛都喜欢被夸,更喜欢你站在她的立场看待事情。
反正事不关己,夸就对了,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干嘛跟她们争论。
争赢了,你输了和睦关系,争输了,一群人针对你自己,何必呢?
你别说,这招儿还挺管用,很快就帮她们俩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几个大娘大婶儿争着要教姐妹俩剥玉米,要不是柳青青劝着,估计都能打起来了。
这边忙着收拾收回来的粮食,那边的地里已经开始了农耕。
大片的玉米杆被砍倒在地,又被铡刀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段,掺着杂草、泥巴,用水打湿,一层层的堆积起来,堆成一座小山。
经过冷热交替的天气蒸发,一周后,发酵的差不多了,就能当作地里的养料用了。
这种简易发酵养料的办法,于心月压根就没见过,感觉倒是挺新奇的。
粮食收拾的差不多的时候,冬小麦也已经播种完毕。
下面接着就是交公粮了,这些都是村长的事儿,姐妹俩又帮不上什么忙,因此,两人又开始恢复了打猪草的生活。
前前后后忙活了半个多月,两人裹得严实,黑,倒是没晒黑,就是比较辛苦,人也跟着瘦了一圈儿。
该干的活儿,基本都干完了,秋收很快接近尾声。
剩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活儿,也用不到姐妹俩。
比如两块儿红薯地还没有收,用老人们的话说,红薯还不到时候,下霜之前收回来就行。
现在还早,下面的红薯还没有彻底长熟,要再等等。
再有豆杆儿、花生秧都要碾成饲料,用来喂养村子里的猪和老黄牛,一点儿也不能浪费。
…
“奶,咱们不带小妹去吗?”
“带什么带,你声音小点儿。”秋收忙活了这么多天,这俩孩子肯定也累了。
看着她们日渐消瘦的脸庞,萧老太太心疼的不能行。
昨晚她就跟老头子商量好了,今天去趟城里买点肉去,回来给孩子们补补。
这一大早的,还没刚起床,就被小孙子发现了,还非要跟着去,说什么怕他们俩老人出门不安全云云…
狗屁的不安全,不还有保镖小何跟着呢,哪里不安全了?
依她看,思远这臭小子跟着才不安全。
迫于萧老太太的压力,于思远不敢再废话,洗漱完,吃了奶奶做的疙瘩汤,由小何开车,四人赶往城里。
等于心月和柳青青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起来时,太阳已经晒屁股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
“咦,人呢?人都去哪儿了?”揉着惺忪的双眼,于心月跑到隔壁的屋子里挨个儿找人。
以往每天早起,奶奶都会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看书,偶然也会在菜园里拔草,今天一个人她都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