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后,陆家庄迎来了1976年的除夕。
全村人早早起来,忙活着今晚的年夜饭,陆远一家自然也不例外。
剁肉,切馅,准备饺子皮。
忙活到中午,陆远打发陆远去把赵大爷请来吃饭。
十几盘菜端上桌,看得人直流口水。
桌上除了各种兽肉,还有陆远秘制的卤味,破冰捞上来的一条鲤鱼。
主食是大白馒头,黏豆包。
至于早上准备的饺子馅和饺子皮,则要用来晚上包饺子迎喜气。
饺子饺子,一年之计交在子时。
十二点吃饺子属于陆家庄的一贯传统。
即使七十年代不讲究老传统,许多人家还是会选择在12点下饺子,吃饺子。
吃完饺子,给孩子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午夜时分,陆远从兜里掏出一张大团结。
“哥,过年好!”
看到大团结,陆月眉开眼笑地给陆远和夏荷拜年。
没结婚的都是孩子,只要陆月不结婚,每年都能从哥哥手里收到一笔丰厚的压岁钱。
“呵呵呵,小月,也给赵大爷拜个年。”
听到哥哥的吩咐,陆月跪下给赵大爷磕了个头。
坐在炕头的赵大爷笑模笑样地捋着胡须,从棉袄口袋掏出三个用红纸包好的红包。
“来,这是大爷给你的压岁钱。”
陆月表情犹豫地看向陆远。
陆远婉拒道:“赵大爷,您的意思我们领了,您老挣点钱不容易,就别破费了。”
“这叫什么话,今天是大年三十,小月又给我磕了头,给晚辈压岁钱是咱们祖祖辈辈传下的规矩,多了没有,少了难道还没有。”
见赵大爷坚持要给,陆远微微点头。
“谢谢赵大爷。”
陆月伸手接过红包,感觉还挺厚。
“这两个红包是你和夏荷的。”
随后,赵大爷又将另外两个红包,递到陆远与夏荷手里。
别看陆远和夏荷已经不是孩子,但是在赵大爷眼里,不管结没结婚,都是他的晚辈。
“赵大爷,这太多了。”
陆月出于好奇打开红包,里面赫然放着十张大团结。
“既然是赵大爷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想了想,陆远将红包拿过来交给夏荷。
“交给你嫂子管,用钱的时候向你嫂子要,不到二十岁拿这么多钱,容易招灾惹祸。”
莫说一百块,即使是十元钱,放在乡下也是一笔巨款。
真让陆月带着一百多块钱出门,陆远第一个不放心。
上一次卖人参。
赵大爷从刘向红手里得了三千块钱。
老爷子无儿无女,俨然将三人当成了唯一的亲人。
除了给陆月一百块压岁钱,陆远和夏荷同样是一百块。
“赵大爷,要不这几天您就住在这里,大伙一块过年还能热闹热闹。”
到了一点钟,赵大爷准备告辞回家,夏荷立刻出口挽留。
不出正月都在年里,过完年赵大爷再回去也不迟。
“也罢,就在你家多待几天,妞妞,爷爷又来陪你了,高不高兴?”
赵大爷接过夏荷怀里的小丫头,满脸慈祥地逗弄妞妞。
转眼来到第二天,赵大爷站在陆远家门口摇头。
大年初一不贴春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偏偏,这个年头没人敢贴春联。
谁敢贴,等于自找麻烦。
该有的庙会也没有。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这些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