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不等他说完,便打断道:“误会?可汗,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你勾结大食,意图谋反,如今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
苏禄可汗脸色铁青,他没想到盛王竟然掌握了如此确凿的证据。
他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的阿巴斯使者,心中暗骂不已。
李豪站起身,拔出腰间佩剑,剑指苏禄可汗,大声喝道:“可汗,你这等背信弃义之举,本王今日若不是念在往日情分,定不轻饶。如今证据确凿,你若还敢狡辩,我这剑可不长眼!”这一声大喝在帐内回荡,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同时周围的突骑施士兵见状想要拔刀,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帐内响起,李豪带来的使团也纷纷拔剑,剑拔弩张之际,李豪目光如电,扫视一圈,那目光中的威严让突骑施士兵不敢妄动,他们能感觉到盛王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像是一股寒冷的气流在帐内蔓延。
然后李豪又说道:“可汗,念在你往日的情分上,我给你一个机会。交出阿巴斯使者,并承诺永不再犯大唐边境,我可以既往不咎。”
苏禄可汗脸色阴晴不定,内心挣扎不已。
他深知,若是交出阿巴斯使者,便等于与大食彻底决裂。
可若是不交,以盛王的手段,自己恐怕也难逃一死。
就在他犹豫之际,帐外传来一阵骚动,有士兵的呼喊声,脚步声杂乱。
一名侍卫匆匆来报:“报!大唐军队已包围牙帐!”
苏禄可汗顿时瘫软在座位上,他无力地挥了挥手,“来人,将阿巴斯使者拿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
阿巴斯使者脸色惨白,拼命挣扎,身体扭动着,却被突骑施士兵死死按住,他能感觉到士兵们有力的手臂像铁钳一样钳住自己。
他绝望地看向盛王。
李豪冷冷一笑,转身离去。
他走出牙帐,夜晚的风拂过脸庞,凉凉的,抬头望着漫天繁星,心中豪情万丈。
西域的局势,终于被他重新掌控!
长安,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杨国忠手持来自西域的密报,脸上阴险的笑容愈发浓烈。
他嫉妒盛王受皇帝器重,担心盛王日后掌权对自己不利,所以才不择手段地诬陷。
他想着“盛王啊盛王,你终究还是年轻气盛,给了我可乘之机!”他将密报递给身旁的心腹,“立刻将此事告知圣上,就说盛王在西域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消息传到唐玄宗耳中,皇帝坐在华丽的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疑虑重重。
他看着手中的密报,那纸张在灯光下有些反光。
环儿是他最器重的皇子,却屡次被杨国忠等人诬陷,让他难以分辨真假。
“宣盛王回京,朕要亲自问个明白!”
远在安西的盛王接到圣旨,却并未惊慌。
他知道,这一定是杨国忠在背后搞鬼。
若是此时回京,必然落入杨国忠的圈套。
他必须另寻他法,将真相告知父皇。
李豪想起长安城中一位故人——诗仙李白。
李白虽不谙政事,却深受皇帝喜爱,且为人正直,或许能帮他传达真相。
他立刻修书一封,将西域的真实情况和他的应对计划详细告知李白,并附上苏禄可汗与阿巴斯使者密谋的证据。
李白收到盛王的来信,心中大惊。
他立刻赶往皇宫,将盛王的信件呈给唐玄宗。
皇帝看完信件,龙颜大悦,对盛王的机智和果断赞赏不已。
他坐在龙椅上,声音洪亮地斥责杨国忠搬弄是非,扰乱朝纲。
杨国忠得知此事,脸色铁青,心中暗骂盛王狡猾。
他站在宫殿里,能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像针一样刺在自己身上,他咬牙切齿,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李豪在西域稳定局势后,并未急于回京。
他知道,杨国忠不会善罢甘休,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他望着西域的茫茫戈壁,阳光照在戈壁上有些刺眼,他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杨国忠,咱们走着瞧!”
然而远在长安的杨国忠,以及虎视眈眈的大食,都不会轻易罢休。
新的挑战,正在酝酿之中。
回到安西都护府,李豪召集众将,商议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帐内气氛凝重,众将都知道,西域的局势依然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报!长安急报!”一名信使快马加鞭,送来一封来自长安的密信。
李豪接过信件,展开一看,脸色骤变,“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