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环顾四周,“身边人……”他喃喃自语道,“究竟是谁呢?”
信笺上的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透着一股决绝的意味。
字里行间并未明确指出幕后主使,却隐晦地提到了城西废弃的染坊。
李豪心念电转,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杀手们的藏身之处。
夜色笼罩着长安城,城西废弃的染坊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破败的院墙上爬满了枯藤,夜风吹过,枯藤发出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沙沙声,仿佛是幽灵在低语。
李豪等人潜伏在染坊外,他能感觉到夜晚的寒冷透过衣服侵袭着他的身体,他的耳朵仔细捕捉着周围的动静。
染坊内隐隐传来低沉的交谈声,那声音模模糊糊,像是恶魔在密谋,证实了李豪的猜测。
他打了个手势,示意众人准备行动。
随着一声令下,侍卫们破门而入,那破门的巨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侍卫们将染坊内的杀手团团围住。
杀手们显然没有料到会有人突然袭击,一时之间乱作一团。
他们的惊呼声和慌乱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李豪身先士卒,冲入人群之中,手中长剑如游龙般飞舞,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风声。
他能感觉到剑与敌人兵器碰撞时传来的震动,那震动顺着手臂传遍全身。
他的剑招招致命,杀手们的鲜血溅到他的脸上和身上,温热且黏腻。
杀手们虽然负隅顽抗,但在李豪和侍卫们的猛烈攻势下,很快便被悉数歼灭。
在清理战场时,李豪从一名杀手身上搜出了一封信,信中详细记录了杨国忠雇佣他们刺杀盛王的经过,以及承诺事成之后给予的丰厚赏金。
李豪将这封信妥善保存。
杨国忠得知刺杀失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
他深知此事一旦败露,自己将万劫不复。
为了掩盖罪行,他竟然在朝堂上散布谣言,诬陷盛王自导自演了这场刺杀,意图博取同情,陷害忠良。
谣言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少人对盛王产生了怀疑。
李豪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慌乱,他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空气进入肺部的清凉。
他的眼神坚定,脑海中迅速思考着应对之策。
他大步流星地走向朝堂,身后跟着忠心耿耿的薛勇。
他的身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朝堂的过道上回响,周围大臣们窃窃私语,那声音如同嗡嗡的苍蝇声,各种复杂的眼神投向他,有怀疑、有好奇、有看好戏的。
他却步伐坚定,眼神冷峻,对这些目光视若无睹。
他走到大殿门口,停下了脚步,抬头望向金碧辉煌的宫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杨国忠,你的末日到了。”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李豪手持染血的信件,目光如炬,直视龙椅上的唐玄宗。
他声音铿锵有力,将杨国忠雇凶杀人的阴谋和盘托出,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如同惊雷般在殿内炸响。
他拿着信件的手高高举起,每说一个关键证据就向前迈一步,步步紧逼杨国忠。
杨国忠的脸色变得惨白,汗如雨下,他张口结舌,想要辩解,却发现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周围的大臣们有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有的杨国忠党羽们则惊慌失措,试图狡辩却被盛王轻易反驳。
大臣们被证据震惊后发出吸气声、议论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信中详细的计划、丰厚的赏金,以及杀手们的供词,都成为了铁证如山的证据,将杨国忠的罪行暴露无遗。
唐玄宗听完盛王的陈述,龙颜大怒,他猛地一拍龙椅,那巨大的响声吓得众人一哆嗦。
他怒斥道:“杨国忠,你胆大包天,竟敢谋害朕的皇子!你眼中还有王法吗?”
杨国忠吓得浑身颤抖,他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求饶:“陛下饶命,臣冤枉啊!这都是盛王的诬陷,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李豪厉声喝道,他上前一步,将染血的信件扔到杨国忠面前,那信件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杨国忠面前。
“你自己看看,这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你还想抵赖吗?”
杨国忠看着眼前的信件,如同看到了催命符,他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唐玄宗看着杨国忠的狼狈模样,心中充满了厌恶,他冷哼一声,说道:“来人,将杨国忠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侍卫们一拥而上,将杨国忠拖出了金銮殿。
随后唐玄宗私下给高力士口谕,过几天把杨国忠放出来。
杨国忠在朝堂上颜面尽失,而盛王的威望则再次提升。
李豪看着杨国忠被拖走的身影,心中充满了畅快,他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夜深人静,李豪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思绪万千。
他知道,李璘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安西节度使这个职位,新的威胁如同阴霾般笼罩在他的心头。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李豪猛地转过身,只见一个黑影站在门口,低声说道:“殿下,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