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依旧摇头,口中念叨着“奇技淫巧”,对李豪的理念嗤之以鼻。
安禄山则始终保持着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裴耀卿和杜佑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努力消化李豪所说的每一个字。
李豪顿了顿,看了一眼哥舒翰。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一直沉默不语,但李豪能感觉到,他的
“哥舒翰将军,”李豪突然开口,“您觉得,若是以奇兵突袭,直捣敌军指挥中枢,能否扭转战局?”
哥舒翰沉吟片刻,浓眉紧锁,似乎在脑海中模拟着盛王所说的场景。
“殿下所言,确有几分道理。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许真能起到奇效。”他粗犷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带着一丝迟疑,却又透着几分认同。
这无疑是对李豪莫大的鼓舞,也让在场的其他大臣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皇子的奇思妙想。
李豪精神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趁热打铁,继续阐述自己的理念,将现代军事理论与大唐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分析着各种战术的利弊。
安禄山在一旁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殿下说得天花乱坠,不知可曾亲临沙场,指挥过千军万马?” 他肥胖的身躯微微晃动,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试图用激将法让盛王露出破绽。
李豪面色不变,从容应对:“安将军所言极是,本王的确缺乏实战经验。但这并不妨碍本王学习和研究兵法。纸上谈兵固然不可取,但闭门造车亦非良策。本王所言,皆是前人经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推演,并非空中楼阁。”他语气沉稳,逻辑清晰,将安禄山的挑衅一一化解。
安禄山碰了个软钉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得悻悻地闭上了嘴。
李隆基一直默默地听着,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李豪侃侃而谈,将“闪电战”的精髓娓娓道来,他以大唐与吐蕃的战争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快速机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敌军防线,直捣敌军指挥中枢,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他甚至还提到了“斩首行动”的概念,建议组建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执行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任务。
他讲得口干舌燥,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杨贵妃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李豪身上,她的一颦一笑,都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娇艳动人。
她轻轻地为盛王添了一杯茶,柔声说道:“殿下辛苦了。”
李豪感激地看了杨贵妃一眼,接过茶盏,正要喝茶,却听到李隆基沉声说道:“环儿,你所说的这些,确实新奇,但也过于…大胆。若是传出去,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
李豪心头一紧,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放下茶盏,目光坚定地看向李隆基,“父皇……”
李豪顿了顿,组织着语言,继续说道:“父皇,儿臣所言,皆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如今大唐四面强敌环伺,若不思变图强,恐有倾覆之危。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为大唐建功立业!” 他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展现出年轻皇子应有的魄力与担当。
杨贵妃在李豪慷慨陈词之时,美眸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倾慕。
她纤纤玉指轻捻着一方丝帕,掩住微微上扬的嘴角,眼波流转间,似有千言万语。
李豪偶尔与她目光交汇,感受到她传递的暧昧情愫,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书房中的气氛,在君臣严肃的议论之外,又增添了一丝微妙的暧昧。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牡丹的芬芳,令人心旌摇曳。
李隆基沉默良久,目光深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他缓缓起身,背负双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许久才开口道:“环儿,你的想法,朕需要好好考虑。你先回去吧,等候朕的旨意。”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豪心中一凛他躬身行礼,恭敬地退出了书房。
夜色如墨,宫墙巍峨,李豪走在空旷的宫道上,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他不知道李隆基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真理。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杂念抛开,加快了脚步。
回到自己的府邸,李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脑中不断回想着书房中的一幕幕,李隆基的沉思,张九龄的反对,安禄山的冷笑,杨贵妃的柔情……
各种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他思绪万千。
他不知道自己的大胆进言,最终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改变,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