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附和,“盛王殿下年少轻狂,不通军事,却妄图改变我大唐军制,此举实在荒唐!”
“臣也附议!”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李豪淹没。
他站在那里,身形巍峨不动,仿佛一座孤峰矗立在惊涛骇浪之中。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了掌心,但他依旧一言不发,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龙椅上的皇帝,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
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父皇,”李豪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儿臣……”
“够了!”一声威严的断喝打断了李豪的话。
大殿上的喧嚣瞬间平息,所有人都看向了声音的来源——一位身着戎装,满脸络腮胡的将军大步走进了大殿。
他是谁?
为何如此大胆?
哥舒翰大步走向殿中央,他的眼中透着一股豪迈与坚定。
他毫不避讳地扫视了一眼那些反对的大臣,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殿上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哥舒翰的出现无疑给这场辩论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他跨前几步,站在李豪身旁,拱手道:“臣近日在军中亲自检验了盛王殿下的军事改革,效果显着。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绝非空谈,而是实打实的成效!”
殿上顿时一片哗然。
一些军方将领见哥舒翰带头支持李豪,纷纷站出来附和。
“陛下,臣也赞同哥舒翰将军的意见。盛王殿下的理念确实可行,他在军中的举措已经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一位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语气坚定。
“臣附议!”另一位将领紧随其后,声音铿锵有力。
李豪的心中瞬间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心中涌动。
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那些反对的大臣们并未放弃,他们的情绪有些动摇,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张九龄面色铁青,他怒视着哥舒翰,质问道:“哥舒翰将军,你如此力挺一个年少轻狂的皇子,难道不怕军中从此乱成一锅粥吗?”
哥舒翰哈哈一笑,豪迈之气溢于言表:“张大人,军事之道,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盛王殿下的理念虽然新奇,但正是因为这份新奇,才让我们的军队焕发出新的生机。若是因循守旧,大唐又怎能长治久安?”
皇帝的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仔细权衡着各方的意见。
他目光扫过殿中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盛王的身上。
李豪的心跳如擂鼓,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父皇,恳请您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为大唐的辉煌添砖加瓦。”李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坚定的眼神中透出无尽的信念。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环儿,你且退下,朕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明日早朝,再做定夺。”
李豪深深鞠了一躬,心中却已燃起了熊熊斗志。
他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前方的路依旧充满了挑战与未知。
殿外的阳光洒在李豪的身上,他大步迈向未知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李豪退出大殿后,立刻被一群高级将领围住。
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关于现代军事理念的细节。
李豪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开始侃侃而谈。
他从战略战术层面,讲解了如何适应各种战争形势,例如沙漠作战、山地作战、丛林作战等等,并结合唐朝军队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接着,他又从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士兵训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
他时而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地描绘着未来战争的图景;时而娓娓道来,耐心细致地解释着各种专业术语。
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