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不如一鼓作气,拿下临安城再说。
夏瑜总感觉徐真有些紧迫,因为他数次听到徐真说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但她不明白这紧迫感是从何产生的。
他没有多问,因为他知道要是能说,徐真自然会告诉他。
声音顿了顿,徐真接着说道:“以前我总是希望别人走在前面,给我们引路,那么我们的路就能走得轻松一点,牺牲也会少一点。”
“但是这两天我想明白了,既然我们已经走到了这里,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做那个引路者?”
“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开创者,让其他革命者跟着我们前进,以使他们少牺牲一点?”
“之前,打到县城的时候,我认为以蛇吞象不好,难免引起县城的混乱。”
“事后看来这保守的一步没有错,想要完整的接收县城,我们就应该那么做。”
“但是现在是我们走到天下人面前的时候了。”
心潮澎湃的夏瑜重重地点头:“先生,我认为我们该去打临安!”
“不要太紧张,这事暂时只是我的想法,还要把达安他们都召集过来,一起商议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徐真笑着拍了拍夏瑜的肩膀,“去安排好抓捕事宜,不要让那些人逃走,晚上我亲自审问关于临安城的情报。”
夏瑜的呼吸越来越急促。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沉默地点头离去。
徐真看着窗外许久,忽然笑着摇了摇头。
“牺牲总是避免不了,不能再有侥幸的逃避心理了……”
如今距离辛亥革命还有二十多天。
既然临安城已经有所察觉,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拿下临安城。
不知道这一场由他们这一群人开始的这场革命起义,能不能像原先的辛亥那样,引起巨大的反响?
恐怕不可能。
现在全国各地哪里没有起义?
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的起义和其他各地的起义也没有什么不同。
而徐真和夏瑜等人都不是同盟会的高层,认识的同盟会会员也有限,对于其他革命者也没有多少影响力。
恐怕其他革命者也没有多少人认为他们这群从山沟内走出的以贫苦农民为主的起义者能获得成功。
他坐下,开始写信。
“黄先生亲鉴……”
以他的实力可以进行一场战斗,但是要应对清廷的反扑还需要更多的枪支弹药。
要是能获得黄先生的支持,以黄先生的名义筹集大量的枪支弹药,那么就可以获得充足的枪支弹药。
而且,最好能邀请黄先生北上临安,参与进革命事宜,如此就能利用黄先生的地位影响全国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响应。
一旦动手,只靠他们这些人,不可能和清廷对抗。
徐真虽然对于这场革命的前途始终保持着自信的心态,但他也知道这场革命的艰难,所以他一直力求能够争取自己能够争取的所有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