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5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卡洛斯二世登基为王的三十周年。
身为西班牙秘鲁殖民地总督的弗朗西斯科·德·托莱多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给自家国王准备一份厚礼很正常。
王修缘随后又拿起黄金盾牌打量起来。
这是一张标准的欧洲单手圆盾,盾牌直径大概五十厘米。
同样是黄金和某种金属的合金打造而成。
盾牌的正面周围一圈雕刻着各种复杂而又精美的花纹。
正中央凸起的圆形同样篆刻着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
这种圆盾在欧洲大陆的战士群体中非常受欢迎。
欧洲人把这种单手圆盾叫做巴克勒。
这种轻型的单手盾一般在十四至十八英寸之间。
平常使用的时候可以轻松的单手握住盾牌背面的把手。
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挂在腰间,而且不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任何行动。
由于方便携带的同时具备非常优秀的性能。
这种盾牌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时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成为战士们最青睐的战场防御利器。
通常这种巴克勒单手圆盾搭配长剑使用。
但是这一类单手圆盾不是没有弱点。
由于这种巴克勒圆盾的直径大部分只有十四至十八英寸。
所以防御的面积非常受限,直白的说就是防御面积比较小。
根本无法有效抵御弓箭这一类远程覆盖进攻的武器。
不过好在弓箭手这一类远程兵种训练困难、数量非常少。
各个国家和领主手下的弓箭手都不多。
所以巴克勒单手圆盾才能流行开。
其真正的价值只有在近战近身肉搏中才能体现出来。
在搏斗的时候,这种盾牌实际使用功能主要是护住躯干以及手臂的安全。
可以轻松的将敌人砍过来的刀剑向身体外侧顶开。
或者是利用盾牌中心的圆形凸起部位向敌人狠狠地撞过去。
就算撞不倒敌人也可以有效限制住敌人的移动。
堪称防御装备中万金油的存在。
不过这种单手圆盾也只能在欧洲大陆广泛使用。
因为这边的人口一直不多,军队规模也不大。
打一场仗双方加一起有几千人或者上万人都是很大的战役了。
战斗的激烈程度不是那么高。
要是放在华夏古代这种物资充沛、兵器犀利、远程火力充足、兵力充足的战场上。
拿着这种小型的巴克勒单手圆盾上战场。
其意义根本不大,华夏古代战场上都是玩军阵的。
哪会像欧洲一样一群人冲上去随便互砍。
像他们这样的货色上了华夏古代战场几轮弓箭覆盖基本就死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华夏的刀盾手手持的盾牌要大得多。
一般是高度在九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宽度在半米左右的长方形。
这样的大小既能组成盾阵、盾墙,又能有效的防御箭矢。
当然还有更大的盾牌我们就不谈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东西方战士的身体素质的差别。
华夏从唐朝到明朝男人的平均身高一般都在一米七二到一米七五。
秦朝时期的男人平均身高最高,达到了一米八。
华夏男人的身高是在满清的时候营养不良给饿矮了的。
每天靠吃土豆玉米怎么长高?
注意这些数据全都是平均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