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耀东脸上挂着笑容。
他连忙迎了上来。
“顾司长,是什么东风把您吹到我们出版社来了?”
“顾司长,”徐科笑着介绍。
“这位是我们编辑部的主任叶主任。我是编辑小徐徐科,不知道您有没有印象。”
“你们是要出门吗?”顾葑说道,“我来的是不巧了。”
“没有没有。”叶耀东笑着说道:“是准备吃饭,不如一起吧。”
“这?不方便吧。”
“顾司长一起吧,咱们听到了关于高考的风声,正想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您就是教育部的,您这边的消息那是第一手资料了。”
“是啊,我有个侄儿就在外面做知青,已经做了三年了,要是恢复高考了,说什么都得让他准备复习,回来考试。”
叶耀东也诚恳地说,“吃个饭正好聊一下高考的事情,这年头谁家没个亲戚朋友去下乡啊, 都盼望着恢复高考呢,具体政策也不清楚,报纸上也没登,难得见着顾司长了,咱们饭席上说一说。”
高考确实是牵动人心的事情,在乡下的顾玉惜说的是嗓子干哑,顾司长这里就更忙了,他所在的本来就是教育部。
顾葑想着这段时间不停打探消息的亲戚朋友,答应了下来。
他给出版社的这帮人说一说政策,再说他女婿写了稿子的事情。
·
国营饭店很快就操持出了一桌油水丰富的席面。
“酒就不用了。”顾葑婉拒了酒,“我下午还要外出调研,一身酒气不好。”
“行。”叶耀东笑着说,“那顾司长就以茶代酒,我敬您一杯。”
叶耀东的酒杯压低,顾葑也压了压茶盏。
最后顾葑的茶杯更高一些,喝了这杯茶水。
“顾司长,我这个人性子急,我敬您一杯酒,您随意喝,我全干。”
一个胖乎乎的编辑把酒杯里的水喝光了以后立即说道:“我家丫头当时响应号召,非要下乡,下乡以后又吃不了苦,我也没找到门路让她回来,她后来在村子里嫁了人,这,这能回来吗?”
顾葑听着胖编辑的话,有些心酸,这就是当父母的人啊,牵挂自己的儿女。
“我家也是一样的情况,”顾葑说道,“只要村支书那边可以签字就行,好好说到一下,看看能不能女儿女婿一起考回来。”
胖编辑明显一乐,“可以的,说是也是好学生。”
顾葑想着,和他家的情况差不多。
“考上了大学以前是包分配工作的,这以后呢……”
“考上了就可以迁户口,和以前一样,享受干部待遇,可以有粮本分粮。毕业以后分配工作。”
“顾司长,我想问问看,要不要进行政审啊,我有个以前的战友,家里情况比较复杂……”
等到高考的事情说得七七八八后,顾葑也说了自己的来意。
“家中小辈写了个稿子,是关于内战期间,被策反的军统潜伏在军统系统里,秘密帮助我党的故事。我没看里面的稿子,他自己的简介上这样写的。”
顾葑简单把故事梗概说了以后,把一厚叠的稿子拿了出来。
叶耀东乐了,“顾司长,你怎么不看看你家小辈的稿子?”
“我又不是专业人士,那小子、那小子……”顾葑憋了半天违心地说,“还挺讨喜的,我怕看了以后又私心,干脆就不看了,过稿不过稿,都由你们专业人士把关。“
叶耀东听到了这话心中一松,特殊时期出版物的审核要格外严格,尤其是要审里面的细节,可不能出了政治问题。
出版哪儿有那么容易呢?
“按照你们的标准审稿就行。”顾葑强调说道,“要是能过稿就过稿,不能过稿的话,劳烦给出个详细一点的审稿意见,稿子也退到我这边。”
叶耀东接过了黄色的信封。
“行,这稿子肯定会加快审,小徐,你回去以后就安排下。到时候审稿结果给顾司长送过去。要是有什么意见什么的,修改什么的,直接给弄得妥妥当当的。”
“打个电话就行,我到时候自己过来取,我把办公室的电话写到信封背面了。”
徐科笑着说:“我每周都要去文化部开会,也是顺带的事情,顾司长,您工作忙,免得您跑一趟,您的办公室我也知道在哪儿,我直接过去找您。”
顾葑点了点头:“好。”
解决了一件大事,顾葑就决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