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点头道:“是啊,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咱这梁山虽说是落草为寇,但兄弟们大多也是被逼无奈,大家心里还是向着正道的,平日里相处也都挺融洽。”
韩滔听了,心中对梁山众人又多了些理解。
平日里,梁山好汉们除了练武,也有不少集体活动。每隔几日便会在聚义堂集会,商讨梁山大事,比如应对朝廷围剿、扩充势力、帮助周边百姓等等。
韩滔初入集会时,多是默默倾听。一次集会上,宋江提及要加强梁山防御,以防朝廷突然来袭。
吴用接着说道:“宋大哥所言极是,咱们得未雨绸缪。可这防御之事,还需各位兄弟出谋划策。”
韩滔思索片刻,鼓起勇气道:“宋大哥,吴军师,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在梁山周围多设些暗哨,不仅在陆路,水路也要安排妥当。这样一来,朝廷大军若有动静,咱们能提前知晓,也好早做准备。”
宋江听了,眼睛一亮,点头道:“韩滔兄弟这主意不错,就按你说的办。”
从那以后,韩滔也逐渐融入梁山生活,与众多好汉结下友谊。
其中,与他最为交好的当属天目将彭玘。两人时常一起喝酒聊天,回忆往昔军中岁月,也探讨梁山的发展。
有一回,梁山周边村子遭土匪劫掠,村民苦不堪言。消息传来,宋江决定派队剿灭土匪。韩滔和彭玘主动请缨。
出发前,韩滔对彭玘说:“彭兄,这次可得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土匪,还村民们一个安宁。”
彭玘握紧拳头道:“那是自然,咱可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两人率队赶到村子,只见一片狼藉,房屋烧毁,村民哭声凄惨。
韩滔怒喝道:“这些土匪实在可恶,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们仔细搜寻,发现土匪藏身在深山老林的山寨里。
韩滔与彭玘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韩滔率一路从正面进攻,彭玘率另一路绕到后方合围。
韩滔率部冲向山寨,喊杀声震天。土匪们纷纷拿起武器迎战。韩滔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土匪纷纷倒下。
彭玘那路也进展顺利,成功绕到山寨后方,与韩滔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土匪被全部剿灭,村民们赶来道谢,眼中满是感激。韩滔看着村民恢复安宁生活,心中欣慰,越发觉得梁山“替天行道”之举有意义。
在梁山的日子里,韩滔还参与了不少其他事务。
有一次,梁山的粮食储备出现了短缺问题。宋江为此忧心忡忡,在聚义堂召集众好汉商议办法。
宋江皱着眉头说:“各位兄弟,如今咱们梁山的粮食储备不足,这可如何是好?若是断了粮,兄弟们可都要挨饿了。”
吴用摸着胡须思考片刻后说:“宋大哥,依我看,咱们可以一方面派人去周边富庶之地采购粮食,另一方面组织兄弟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双管齐下,以解燃眉之急。”
韩滔听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军师这主意不错,但采购粮食需得小心谨慎,莫要被官府发觉。至于开垦荒地,我觉得咱们可以挑选一些熟悉农事的兄弟来带头,这样能提高效率。”
众好汉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梁山一部分兄弟负责外出采购粮食,他们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地避开官府的耳目,前往各地采购。
而韩滔则主动参与到开垦荒地的队伍中,他虽然是武将,但小时候也见过家中佃农劳作,对农事并非一窍不通。
在开垦荒地时,韩滔与其他好汉们一起挥汗如雨。他对身边的兄弟说:“兄弟们,这粮食可是咱们的命脉,如今咱们亲手开垦,等收获之时,那可都是咱们自己的成果啊。”
大家听了,都干劲十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梁山的粮食储备逐渐得到了补充,危机得以缓解。
还有一回,梁山来了一位江湖郎中,自称有妙手回春之术,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梁山众好汉平日里打斗受伤在所难免,听闻此消息,不少人都想去试试。
韩滔也有些好奇,便与彭玘一起去看望这位郎中。
见到郎中后,韩滔问道:“先生,您真能治好各种疑难杂症?”
郎中自信满满地说:“那是自然,我这医术可是祖传的,多少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都被我拉了回来。”
彭玘笑着说:“那可太好了,咱们梁山兄弟可没少受伤,要是您能治好,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然而,没过多久,就有兄弟反映这郎中的药似乎没什么效果,甚至有些兄弟吃了药后病情还加重了。
宋江得知后,十分生气,决定彻查此事。韩滔主动请缨协助调查。
他和其他几位负责调查的兄弟一起,仔细询问了吃过药的兄弟们的情况和用药情况,又暗中观察了郎中的行医过程。
最终发现,这郎中原来是个骗子,他所谓的祖传医术不过是骗人的幌子,目的就是为了在梁山骗吃骗喝,顺便捞些钱财。
韩滔气愤地对郎中说:“你这骗子,竟敢在梁山行骗,真当我们梁山好汉好欺负吗?”
那郎中吓得瑟瑟发抖,连连求饶。
宋江当机立断,将这骗子赶出了梁山,并告诫兄弟们以后要多加小心,莫要再上这种骗子的当。
在梁山生活的这段时间,韩滔还见证了梁山内部的一些矛盾与化解过程。
有一次,因为分配战利品的问题,两位好汉发生了争执。一位是黑旋风李逵,他觉得自己在战斗中出力最多,应该多分一些;另一位是拼命三郎石秀,他认为应该按照功劳大小公平分配,不能只看谁出力多。
两人在聚义堂外就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引得不少好汉都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