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方桂枝便早早的同各位婶子们开了个会,然后才开始了今日的活计。
沈言清去绣坊看了看,最近成衣铺子可谓是日进斗金,这都是几位婶子们的功劳,现在绣坊加上周婆婆也才十个人,还需要再招一点啊,她跟周婆婆商量了这事儿。
“婆婆,等明年桑树都长叶子了,咱们还要成立织布厂,到时候就用自己的布了,我担心人手不足想再招点人。”
周婆婆闻言,觉得她所言甚是。
“丫头你就看着安排吧,婆子我会给你盯着的!”周婆婆笑呵呵的回道。
自从自己住过来了之后,这丫头对自己就像是对她亲婆婆一样,凡是她婆母有的东西,她都没让自己少一份。
吃什么做什么也都惦记着她,周婆婆心中很是感动,早就把沈言清当作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因此对绣坊的事她也是无比上心。
“婆婆,我都说了我是请您来指导诸位婶子的,你怎么还自己上手做上了啊!”
这老太婆一点都不听话,尤其是这段时间成衣铺子火爆,她都是自己跟着各位婶子们一起上手,不仅亲自做,还加班做,她实在担心她那副身子骨遭不住。
“好了好了,婆子我心里有数!”
这次沈言清无论如何都不让她含糊过去了,而是很严肃的说道:
“婆婆,这事儿没得商量,各位婶子们也麻烦帮我看着点儿,不许她自己上手做,如果她不听你们就告诉我,告诉一次就是五两银子!”
见她动真格了,周婆婆也只好答应,这丫头一旦有决断了,那是九头牛都拉不回的。
“婆婆,我这就安排招人的事儿,这次啊咱们就把人召集过来,直接现场绣东西,你看中了谁的绣品咱们就招哪谁,你看可以吗?”
“当然当然,这个法子很好,我也能知道大家是个什么水平!”周婆婆欣然同意。
“对了清丫头,还记得那李秀兰吗?前几天找到我说她想要回来。”
一旁的朱春荣见她们事情说得差不多了,便开口道。
李秀兰?不就是培训期间因为没有工钱,做了几天便没有做的李婶子吗?沈言清自然记得,周婆婆还自掏腰包给了她那几天的工钱呢。
“朱婶子,以后她再找你不必理会,凡是从咱们这儿辞工的人,以后都不得返聘!”
现在见到大家都做的不错了,又想回来了?不可能,她沈言清又不是做慈善的。
“好的,我知道了,等我今天下工了就去告诉她,免得她还惦记着。”
前段时间蝗灾,那李秀兰家的菜地全被啃噬一空,她也没法去镇子上卖菜了,少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便又想着回到绣坊来。
这天下哪有这般好的事情呢?
就在沈言清忙活着招绣娘这事儿的时候,村里却来了一波人,正是昨日同县令一起来到村子里的王师爷。
此刻两个衙役手里正拿着一样东西,用红布盖着看不见里面是啥,待师爷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牌匾。
“你们村长呢,快叫村长过来,县令大人有东西给你们!”
看王师爷一脸笑呵呵的,肯定是大好事儿!一旁的村民赶紧将村长给叫来了。
原来两位衙役手里的东西是一块牌匾,上书‘南怀镇第一村’。
“这是县令对你们向榆村的嘉奖,你们共同努力对抗蝗灾、抓捕匪徒、养鱼致富,都是值得认可的,也让原本贫穷的村子富裕起来。
虽说这‘第一村’不知道是否实至名归,但是县令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努力,让村子越来越好,希望将来真的能担得起这‘第一’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