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请问蔡氏兄弟的性格如何?是否容易动怒?”
荀攸又追问孙乾。
“禀军师,这两人我确实见过几次,确实才能有限却志气很高,性情残暴凶戾。”
孙乾回答。
于是荀攸满意地道,“主公可以安排几个死间前往对岸声称拜访亲友,并且故意激起他们不满。
这二人性格暴戾必定不会容忍,会出手 这些人。”
“之后我们会致信刘表,要求处死这两个监查者,为无辜百姓昭雪冤屈!”
听完荀攸计划后,张易心领神会,“至于如何选派死间的细节问题 这种特殊任务,李统领更合适去执行吧,无论采取恐吓还是 都可以交由他全权负责。”
“元芳,你听见了吗?”
张易问道。
李元芳恭敬地回应道:“主公放心,属下立即就去办理。”
当张易离去后,荀彧和其他人也相继离开了大堂。
他们需要详细商讨运输多少粮草和军备,以及攻打策略与后续治理方案。
这都是他们亟需筹备的事项。
片刻之后,张易环视了一下空荡的大堂,随即起身对旁边的典韦说道:“山君,走吧,我们去求贤馆看看,最近是否有新的人才到来。”
典韦立刻拿起双戟跟随其后,十几名侍卫紧紧护送在侧。
一行人快步朝着求贤馆进发。
---
宛城城门外的公告牌前停着一辆牛车。
车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拉着路过的老者不断询问:“大哥,这南阳真的像传言中那么好吗?”
老者看向牛车上询问的老妇及她身边大约三十来岁强壮的汉子。
男子目光犀利,身旁木板上横放着两柄沉重的大铁戟和一张黑弓,并散布着一些带着磨损痕迹的箭矢,箭头还带有血迹斑斑的痕迹。
这两柄铁戟几乎可以媲美护卫营统领所使用的兵器。
“当然好啊,大姐!”
老者回应说,“咱这里的百姓过得绝对是最舒服的。”
听完这席话,那老妇频频点头,然而旁边的男人表情未见太多变化,似乎早已经听闻许多类似的评价。
“母亲,自从进入南阳以来,你一直都在打听这里的情况,”
男子笑着抱怨道。
“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我从未见过一个地方如此重视百姓,难免会有疑问。”
妇人解释说。
“我们就在这儿安顿下来吧,不再去扬州了。
听说张太守是一代明君,留在这里是明智之选。”
儿子沉思片刻后决定道。
老妇像是读懂了儿子心中所想,安慰他说:“我们知道扬州刺史刘繇对有恩,等你以后有能力了自然会报答他,但不必非要去那里效力。
如今青州 频繁,生存不易;而在南阳这片净土可以安心生活。
天下太平后再回东莱吧。”
女子畅享未来的同时,她的儿子注视着城墙公告上显着的《求贤令》。
老人刚才也提到只要有能力,在求贤馆定能找到一官半职的机会。
“娘,不如让孩儿前往求贤馆一试,若这张易真的是位明主,帮他成就一番大事以早日平定四方。
这样咱们娘俩就能早点回到故乡东莱了。”
“但愿我还活着能看到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