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之反应了过来——张易曾编制了一份人才名册,他也有印象,虽然最终未能成功邀请其中大多数人。
例如郭嘉、戏志才等人已各自投奔刘备和曹操。
想到这些,郭攸之心中的回忆瞬间涌现出来。
“甘壮士也在这名册上呀。”
“主公,臣下失误,望主公宽恕。”
郭攸之立刻低头叩拜认错。
“不必这样,攸之不必自责。
这是我们疏忽了,没有要求值守官员随时备有名册以应变化。”
“不过这倒是件大喜之事,轮到你值班时居然有两位大将前来,你也算是我的福星。”
“快去请太史子义回来!”
张易的声音充满了激动之情。
在一旁的甘宁也听到了这段对话,他明白了,张易手中确实有一个记录诸多人才的名册,并曾试图寻觅他们而未得逞。
如今知道他也在这份名册中后,他对张易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这个人确实了解甘兴霸的才华!
太史慈本是满心欢喜地来,却不得不暂时黯然离去,担心接下来这段时间自己在宛城会无事可做。
………
突然,“子义,留步,请慢走!”
太史慈听到有人叫住自己,回头看见郭攸之一路小跑追上来。
“大人呼唤,在下不敢问究竟?”
太史慈态度谦逊。
“我家主公一听闻是东莱太史慈前来拜访,特命我在下来迎壮士回演武场。”
听闻此言,太史慈的脸色明显放松了一些。
“原来君侯早已听说过东莱的太史慈吗?”
虽半信半疑,太史慈还是跟随郭攸之返回了演武场。
此刻他与甘宁站在了一起,两人相互对视片刻,接着一起仰望台上正坐着的张易。
………
“府君,我们俩是不是还要一较高下呢?”
甘宁带着一丝傲慢询问道。
在他眼里,这名叫太史慈的年轻人并无特别出彩之处。
张易望着太史慈,微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兴霸想要比试高低,那我自然支持。
你们俩人就好好切磋一下吧。
\"
太史慈神色坚定,并未流露出一丝傲气。
起初,他本打算让典韦和甘宁过招,好让他们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如今看来,太史慈便是最好的试金石。
历史上,太史慈名列第十,强于排在第十七的甘宁,况且现在的太史慈大约三十余岁,正处于巅峰状态。
郭攸之看着一脸失落的甘宁,不禁心生怜悯,轻声安慰道:“主公······”
方才,两香过后,甘宁与太史慈交手从难分伯仲到后者逐渐占优,最终甘宁败下阵来。
一切如此自然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