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术相比,尽管袁绍所在渤海同样富裕,但却远逊于前者。”
“另外,袁绍今后的战略重心会在冀州,接着与公孙瓒在北方的势力斗争,我们若将印玺送给袁绍,未必能获得多少好处!”
“再者,尽管袁绍追求名利之心切,但在面临如此珍贵的宝物时,他也必然能控制得住贪婪,保持理性思考。”
“而袁术则大不同,此人贪财无比,即便有忠直之士提醒,他也不可能放弃近在咫尺的宝物不取。”
刘伯温这一番分析,并未对印玺看得多重。在他看来,只要张易的力量强大,就算没有印玺又有何妨?
从前利用诸侯之力来号令群雄的人如项羽,不照样败在刘邦手下?
张易能够不被这枚印玺所动,实为难能可贵,张易对此点头赞同。
刘伯温一番分析下来,实则已经做了一个选择,他在尝试劝说张易通过印玺从袁术那儿交换所需!
选择董卓可以换取官职,但名誉扫地,这并不划算。
接下来就是在袁绍与袁术之间做出选择,
考虑到袁术富有,性格更是贪婪无度,因此他是不二之选!
然而此时的袁术心里可能有一千个不愿意,“我得多谢你了!”
“那么,我们从袁术这里能换到什么呢?”张易询问道。
一座宏伟的大殿里,此时袁术正悠闲地坐着,目光却锐利地盯着面前的刘伯温。
“百万担粮食?!十万条强弩弓弦,十万支羽箭,五万支长枪?!”“即使我拥有这一切,凭什么给他?我又不是他老子!”
这可是传国之印玺啊!
袁术端起酒杯,轻轻饮了一口,
看到台下的刘伯温,他胸中怒气涌动。
如果不是看在张易的情面上,早将此人“叉出去”处理了。“后将军如果不愿合作,那我就只能去找本初将军了。”
刘伯温故作玄虚,微笑道。
说完便转身欲离去,这一举动却勾起了袁术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你提到其他事情,袁术或许置之不理,尽早打发了事;
但是提及袁绍,那就不一样了,他非要知道个究竟。
好事自然不必让他占了,坏事的话,正好他袁术再添一把火。“等一下!”
袁术立刻伸出胳膊拦住了正欲离开的刘伯温,“伯温先生这话何意?”
刘伯温笑着转过身来,环视左右。
袁术见此情景,立刻明白了过来,示意身边:“除了子恢与阎公,其余的人都退下吧。”
这里长史杨弘,即杨子恢,极受刘表信任。
杨弘与阎象立于袁术之侧,亦颇感好奇,欲知这刘伯温究竟意欲何为。
为何他敢向袁术索求甚多,且直言若袁术不肯则转向袁绍求助?他凭什么?
就凭张云骥貌比袁绍?
\"不必相瞒后将军,吾主从废宫的枯井中有所发现!”刘伯温言道,随之稍作停顿。
似乎已有所料,袁术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身体不由得直了起来。难道是
\"那件物品,便是传国玉玺!”
刘伯温的话语落地时,仿佛有石击浪。
只见袁术霍然而起,目光锐利地锁定在刘伯温身上,四下扫视,随后又审视着双手空空的李嗣业。在未见玉玺真身之前,袁术勉强镇定了下来,嗓音因紧张而略显沙哑:“你们真的确定那便是传国玉玺吗?”“天命所归,万寿无疆!”
“此外,玉玺一侧还残留有黄金修复的痕迹。”刘伯温拱手解释道。
袁术频频点头,“不错不错,昔日王莽篡位之时,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掷地,损其一角,后来才用黄金补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