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凄厉的哭声瞬间打破了院子里的宁静。柳青言听到哭声,心猛地一揪,手中的衣物都来不及放下,就匆忙跑了出去,心里充满了恐惧和自责:“敬安,你怎么了!都怪妈妈没看好你。”
当她看到白敬安额头磕破了皮,鲜血慢慢渗出来,心都要碎了。她赶紧蹲下身子,想要抱起孩子查看伤势,声音颤抖地说:“敬安,别怕,妈妈在这。”
就在这时,婆婆听到哭声也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看到白敬安受伤,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目光像箭一样射向柳青言,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起来:“连个孩子都看不好,你还能干啥?整天就知道瞎忙活,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婆婆的声音尖锐而刺耳,仿佛这一切都是柳青言故意造成的,双手叉着腰,气势汹汹地站在那里。
柳青言心疼地抱着白敬安,眼里满是焦急和心疼,听到婆婆的责骂,心里满是委屈,解释道:“妈,我在屋里收拾东西,这是意外,我也不想这样。”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着白敬安受伤的额头,恨不得受伤的是自己。
婆婆一听,更是火冒三丈,瞪大了眼睛,手指着柳青言,大声呵斥道:“还敢顶嘴?这要是在过去,媳妇敢顶嘴,那是要被休的!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翅膀硬了?”婆婆的语气充满了愤怒和威严,仿佛柳青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柳青言咬了咬嘴唇,强忍着泪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妈,孩子受伤我比谁都心疼,您就别再责怪我了。”她紧紧地抱着白敬安,试图用自己的怀抱给予孩子一些安慰,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嘴里不停地说着:“敬安乖,不哭不哭,妈妈在这。”
婆婆却不依不饶,继续数落着:“哼,你要是用心看着孩子,能出这事儿?整天不知道在干什么,连个孩子都看不住。”
柳青言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一边轻轻抚摸着白敬安的头,一边说道:“妈,我真的一直在注意着,只是这一瞬间没看到,我也很自责。”
婆婆双手叉腰,提高了音量:“自责有什么用?孩子都受伤了!你这个当妈的怎么这么不小心!”
柳青言看着婆婆愤怒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心想:“为什么您就是不能理解我呢?我已经很努力了。”她低下头,看着白敬安受伤的额头,心疼不已,眼泪止不住地流。
此时,邻居们听到吵闹声,纷纷围了过来。张婶走上前,拉了拉婆婆的胳膊,劝说道:“哎呀,老嫂子,别吵了,先给孩子处理伤口要紧,孩子还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的。”李大妈也在一旁附和着:“就是就是,大家都消消气,赶紧看看孩子吧。”柳青言感激地看了一眼邻居,准备抱着白敬安进屋找药,心里想着:“还好有邻居们,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婆婆却拦住她,说道:“不许去,让她好好反省反省!”
柳青言再也忍不住了,喊道:“孩子的伤重要!”说完,不顾婆婆的阻拦,冲进屋里找来了药箱,手忙脚乱地打开,找出消毒药水和纱布。
她小心翼翼地给白敬安清理伤口,白敬安因为疼痛哭得更加厉害,柳青言的心也跟着揪得更紧了,轻声哄着:“敬安乖,一会儿就不疼了,妈妈轻点。”婆婆在一旁看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都是你的错,让孩子遭这么大的罪。”柳青言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说道:“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更加小心的。”
处理好伤口后,柳青言抱着白敬安坐在椅子上,轻轻摇晃着,希望能减轻孩子的痛苦,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自责,心里默默祈祷:“敬安,快点好起来吧,妈妈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受伤了。”
婆婆却依旧没有消气,坐在一旁生闷气,脸色阴沉得可怕,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真是个没用的媳妇。”
夜晚降临,白敬安因为受伤早早睡去。柳青言守在床边,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心里想着:“今天的事都怪我,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以后一定要更加留意敬安的安全。”
她想起自从嫁过来,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却总是得不到婆婆的理解和认可,心中充满了悲凉:“难道我在这个家就这么没有地位吗?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婆婆满意呢?”
第二天清晨,白敬安的伤口还隐隐作痛。柳青言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了清淡的早餐,心里想着:“受伤了不能吃太油腻的,吃点清淡的好得快。”
婆婆看到后,又说道:“就做这些?孩子能吃得好吗?”
柳青言深吸一口气,说道:“妈,孩子受伤了,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
婆婆哼了一声:“你就会找借口。”
柳青言没有再回应,只是默默地照顾着白敬安吃饭,一勺一勺地喂着他,轻声说:“敬安,多吃点,吃了饭伤口好得快。”
接下来的几天,柳青言时刻关注着白敬安的伤口,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每天都会仔细地查看伤口有没有发炎,换药的时候也格外小心,心里一直悬着:“千万不能让伤口恶化,不然敬安又要受苦了。”而婆婆每次看到她,还是会冷着脸说几句难听的话,这让柳青言的心里始终压着一块石头,心情沉重得喘不过气来。
有一天,柳青言带着白敬安去复诊。路上遇到了熟人,熟人关心地问起孩子的伤势,柳青言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已经好多了,但眼神中还是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担忧:“谢谢关心,伤口在慢慢愈合了,就是怕留下疤痕。”
熟人又说:“孩子受伤难免的,别太责怪自己。”柳青言点点头,心里却满是苦涩:“怎么能不责怪自己呢?我是妈妈,没有保护好孩子。”
回到家,婆婆看到他们回来,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去了这么久?不知道家里还有活儿要干吗?”
柳青言无奈地说道:“妈,去医院排队花了些时间。”
婆婆白了她一眼:“就你事多。”
柳青言不想再争辩,默默地走进厨房准备午饭,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为什么婆婆总是这样对我?我真的好累。”
白敬安的伤口逐渐愈合,留下了一个淡淡的疤痕。每次看到这个疤痕,柳青言都会想起那天的场景,心中对孩子充满了愧疚:“都怪我,让敬安受苦了,这个疤痕要是能消失就好了。”而婆婆似乎也没有忘记这件事,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说,让柳青言的心里始终压着一块石头,感觉自己在这个家越来越压抑。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青言努力让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依旧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家人,操持着家务,但她知道,和婆婆之间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了,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恰好恰逢村里来了个游方的和尚,那和尚身穿一件破旧的袈裟,上面补丁叠着补丁,颜色也早已褪去了原本的鲜艳。他手持一根禅杖,禅杖上的铜环随着他的步伐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和尚面容消瘦,颧骨高耸,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却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精明。
婆婆在村口与几个老妇闲聊时,偶然听到了这个和尚的到来。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婆婆赶忙撇下那几个老妇,急匆匆地朝着和尚走去,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嘴里念叨着:“说不定这和尚能帮我们家解决问题。”
“大师啊,您可算来了,快,快到我家去,给我家祈福消灾。”婆婆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拉和尚的衣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和尚微微眯起眼睛,打量了一下婆婆,然后点了点头,跟着她往家里走去,嘴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一路上,婆婆不停地念叨着家里的种种不顺,说着自己的担忧和烦恼:“大师啊,您不知道,我们家这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的,我那媳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感觉自从她来了,家里就没安宁过。”和尚只是偶尔“嗯嗯”两声,并不多言,眼神却在四处打量着。
到了家里,婆婆忙不迭地搬来椅子,让和尚坐下,又倒上一杯水,恭敬地递到和尚面前,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您可得好好给我看看,我们家这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的,到底是咋回事啊?”婆婆急切地问道,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渴望。
和尚端起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闭上眼睛,装模作样地掐指算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和尚缓缓睁开眼睛,一脸严肃地说道:“施主啊,贫僧看你家这运势不佳,诸事不顺,乃是因为家中有一女子,命格不好,冲撞了家里的风水。”
婆婆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到了柳青言,急切地问道:“大师,您快说说,是哪个女子?”
和尚故作神秘地摇了摇头,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不过,贫僧观其面相,应是家中年轻的媳妇。”
婆婆心中笃定了就是柳青言,连忙点头说道:“大师,您说得太对了!那可怎么办啊?”
和尚摸了摸下巴,说道:“要想化解此灾,需得让这女子多做善事,每日诵经念佛,还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婆婆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我一定让她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