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这样把九头狐狸放了,以它的本性,必定还会再次去害人。
可是,如果要把九头狐狸彻底杀了,普妙心中又实在下不去手,毕竟他秉持着慈悲为怀的理念。
思来想去,普妙最终决定将九头狐狸的八颗头都砍掉,只留下一颗头,让它成为一个普通的狐狸,失去作恶的能力。
于是,普妙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举起大刀。
九头狐狸看到普妙举起大刀,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心中惊恐万分心想:“完了,这个和尚怎么没有慈悲心啊?”
想到这里,九头狐狸紧闭双眼,身体因恐惧而剧烈颤抖,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普妙运足力气,以最快的速度将九头狐狸的头砍了下来。
瞬间,九头狐狸只感觉到一阵剧痛袭来,仿佛灵魂都要被撕裂。
七颗原本已被砍掉的脑袋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剧痛,同时睁开双眼,惊恐地看着自己如今仅剩下一颗脑袋留在身体上。
九头狐狸直接被吓得呆立当场,整个身体如同一尊石像般僵硬。
普妙看着眼前这只失魂落魄的狐狸,缓缓收起大刀,双手合十,一脸慈悲地说道:“阿弥陀佛,你这孽畜,作恶多端,今日留你一命,望你从此洗心革面,莫再为祸人间。”
九头狐狸此时哪还敢有半点嚣张气焰,它浑身颤抖,用仅剩的那颗脑袋可怜巴巴地看着普妙,声音颤抖地说道:“圣僧,我……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改,再也不敢了……”
普妙微微点头,说道:“希望你能铭记今日之教训,若再让贫僧发现你行恶事,定不饶你。”说罢,普妙转身欲走。
然而,就在普妙转身的瞬间,九头狐狸眼中突然闪过一丝怨毒。
九头狐狸心中暗自思忖:“此仇不报非君子,等我伤势恢复,定要让你这和尚付出惨痛代价。”
虽然它表面上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但内心的仇恨却如同一团烈火,熊熊燃烧。
普妙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脚步微微一顿,回头看了看九头狐狸砍下的八颗脑袋,心中暗道:“还是将这八颗脑袋带走吧,万一这狐狸留着一手,那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普妙转身走到脑袋前,弯腰小心翼翼地捡起了八颗脑袋。
然后,普妙对着九头狐狸淡淡地说道:“莫要心存恶念,善恶到头终有报。”
九头狐狸看着普妙渐行渐远的背影,眼中的怨毒愈发浓烈。
待普妙彻底消失在视线中后,九头狐狸对着普妙离去的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唾沫,恶狠狠地说道:“好一个多管闲事的臭和尚,我本来还想将所有的头都接上呢,你竟然都带走了,此仇不报非君子。”
说完,九头狐狸拖着受伤的身躯,一瘸一拐地朝着山林深处走去,每走一步,地上都留下一个血印。
普妙离开后,径直回到了村子。村民们看到普妙安然无恙地归来,纷纷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好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缓缓上前,恭敬地问道:“圣僧,那山上的野兽可解决了?”
普妙微笑着点头,说道:“诸位放心,那作恶的九头狐狸已被贫僧制服,以后村子不会再受其害了。”
大家听到“九头狐狸”的时候,都不禁愣住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普妙见状,直接将九头狐狸的八颗脑袋丢在大家面前,然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大家听完后,这才彻底放心下来,纷纷为以后不用再提心吊胆而欢呼雀跃。
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们则围在普妙身边,对他赞不绝口,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普妙解救了村子后,便收拾行囊,准备继续踏上云游之路。
而另一边,几个僧人在那破茅草屋离开后,便开始了四处化缘的生活。
说是化缘,实则和乞讨无异。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低声下气地向路人讨要施舍,可一天下来,也乞讨不了几个铜板,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有一天,几个僧人好不容易乞讨到了几个碎银子,本以为这是一件大好事,能让他们饱餐一顿,改善一下生活。
可谁料,这一幕被几个同样以乞讨为生的叫花子看到了。
只见那几个叫花子如饿狼般冲了过来,直接上前抢夺几个僧人的碎银子。
几个僧人开始的时候还试图反抗,可叫花子们毫不留情,对着他们就挥出了拳头。
几个僧人看到那挥舞的拳头,顿时吓得怂了下来,不敢再做抵抗。
几个僧人苦苦哀求,希望叫花子能留一点给自己,可那几个叫花子毫无人情味,拿着抢来的碎银子,大笑着高高兴兴地离去。
几个僧人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身上的僧衣也因为许久没有清洗,变得又脏又臭,和那些真正的叫花子毫无两样。
他们有气无力地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家卖馒头的铺子,看着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顿时馋得直咽口水。
最后,实在难以忍受饿肚子的滋味,几个僧人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一种无奈与决绝。
紧接着,他们同时冲向馒头房,每个人一手抓起两个馒头,然后转身就跑。
馒头房老板看到这一幕,大声喊道:“和尚抢馒头了,和尚抢馒头了。”
大家听到喊声,纷纷看向逃跑的几个僧人,有人疑惑地说道:“是不是国清寺赶出来的几个弟子啊?”
又有一个人附和道:“我听说国清赶出了几个弟子,没有想到这都是真的啊?”
还有一个人说道:“这才几天啊!几个僧人就是原形毕露了,变成了强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