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与朝堂上如出一辙。
几乎没多少时间,又分出了两个阵营。
以太子为首的一方主战。
以阁臣元老兼吏部尚书苏今尧为首的一方,主和。
太子主战,心底原因有几个。
原因之一。
屁股决定脑袋,他现在是储君了,当初他的助力未来有可能成为掣肘,他要用白家,但是又不想被白家掣肘。
从这一点来看,他有那么一点帝王思维。
所以安王的提议,他自然会同意,他想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安王能更重视一下,他这个太子。
原因之二。
他也纯粹的,想立军功。以前二皇子南下打下了极佳的风评,说不在意是假的。
他本人虽为储君,却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大功绩,得将士心,得民心。
原因之三。
他与贺家关系不复当年,虽不至于反目成仇,但确实有了龃龉。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娶贺楚漪,那女人,无趣极了。
这就算了,还管太多。墨奕的事情,终究还是被她知道了,也许贺家也知道了。
房中事情告诉娘家,也亏她一个世家小姐做得出来。
他想出去透透气。
原因之四。
得不到才会念念不忘,见过珠玉不喜瓦石。
这么多年,他除了墨奕和司怀铮,居然再没发现一个真正合心意的人。
连能预知的,司怀铮身上一定又添了很多伤,他都觉得可以接受了。
有送上门的这个机会,他莫名也想去边关看看。
……
都说人心难测,也许太子心里还想着其他什么。
但在皇上面前的说辞,自然是万分得当。
“父皇,西关将士勇猛,连年战事终于逆转局势,此时答应西梵求和,倒显得我们无力成事,软弱可欺,任由西梵主导局面。儿臣认为,还是该趁此机会挫挫西梵的锐气,也让漠北看看,我大周的实力。”
“臣等附议,听闻漠北西梵连番接触,但我朝戍北将士也不是吃素的,漠北,不足为惧。当前,仍可全力应对西梵。”
“漠北怕我大周吞并西梵,实力壮大,我们也可以派人前往东昭,许以厚利,一旦漠北胆敢借兵西梵,东昭可在漠北的东北角作乱,让漠北自顾不暇。”
“皇上,即使要和,也该把西梵彻底打痛了,痛到了筋骨再议和。到时候,条件也不一样了。”
“西梵主动挑起战事,出尔反尔,臣不信他们的真心求和。”
眼看着主战派你一言他一语,说得嘉和帝面色松动,频频点头。
反对派再次急急开口。
反对的理由也很正当。
如今战事消耗,国库刚好勉强应付得过来。
还谈什么许以厚利让东昭牵制漠北。
而且守关城的消耗,远远小于出征的消耗。
不管是安王还是谁,都不能确保计划一定顺利,顺利拿下西梵那几座城池。
西梵要是这么好打,何必拖到现在。
不是多了一个三皇子立功,勇猛了起来,就能彻底扭转战局的。
而且现在是对方求和,谈判的主动权已经在大周的手上了。
“如若不是彻底灭了西梵,将西梵纳入我朝版图,现在议和,跟再打几战议和,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灭了西梵?
这样的雄心谁能没有呢,太子也有的。
漠北跟西梵中间隔着大雁山,漠北吃不下西梵任何一城,也没必要吃,但却防着周朝吞并西梵壮大势力。
真是可恨。
能灭西梵。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