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咱们现在就去。”
谢玉华笑得一脸开心,拽着苏桃就往马车那边走,弄周先生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有些尴尬。
老村长赶紧出来打圆场,“周先生你们先去屋里休息,桃丫头会带着她将事情办好的。”
“让大家见笑了,内人就是个急性子。”
周先生不好意思的朝着老村长一行人拱了拱手。
“没事!咱们都是急性子。”
赵青莲带着几个妇人跟着附和,给足了新来的先生脸面。
周家人看到他们如此好说话,最后那点担心也完全消失。
苏桃花了一段时间,也跟镇上衙门的新衙役打好了关系,所以到了衙门只花了一盏茶的工夫就将落户和地契都弄好了。
谢玉华看着手上的地契笑得合不拢嘴,“有了地以后不用光靠我家男人养活这一大家子了。”
原来是心疼自己家男人养家辛苦。
苏桃也笑了起来,出声宽慰道:“到了咱村子,只要人不懒就一定饿不死。咱们村里还开了几个作坊,在里面干活工钱还不错,要是你家其他人愿意的话也可以去作坊干活。”
“愿意,自然愿意,谢谢你苏娘子。”
谢玉华满脸的感激之色。
他们也是逃难回来后,房子没了,钱财也没了,还失去了亲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同意从原来的地方来到了兰溪村。
只是没想到一来到这里,房子也有了,土地也有了,还能让孩子们找到赚银子的活计。
苏桃又带着谢玉华去买了些被子和布料,这才往村里回。
将周先生一家安顿后,苏桃才回了自己家。
孩子们因为很快就可以去学堂,心情都特别好。
吃过了晚饭都不用大人说,全都主动回了房间去练字。
“希望以后别再打仗了,这样折腾想要找个教书先生的都难。”
苏父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对啊!这一打仗我都好久没见到谢女婿,也不知那孩子咋样了。”
苏母也小声的说了一句。
苏父听到苏母的话,紧张地提醒道 :“别在闺女面前提女婿,免得她心里不好受。”
“知道的,也就咱们俩说说而已。”
苏母一脸认真地点头。
其实在外面的收药材的苏桃已经听到了,无奈地苦笑了,拿着药去了小药房。
十一月最后一天,新的作坊建好了,比之前几个作坊都大。
“桃丫头,这作坊能招不少人回来干活啊!”
老村长笑出满脸褶子。
“七八十个应该没问题的,再加上咱们几个村里的人,咱们发家致富指日可待。”
苏桃笑呵呵地说道。
王婶子看着这么大的作坊,试探地问了一句,“桃丫头,那边那么空旷是不是可以划分出来养牛啊?”
十一月初王掌柜又派人去了曲阜城订了将近三百头牛回来,会在下个月底就会到兰溪村。